新华社天津6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5时44分迎来“夏至”节气。此时节,荷花别样红,蝉鸣声声响。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也是古人最早用日晷测定的一个节气。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到达一年的最北端,角度最高,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越长。例如海南的海口市“夏至”日长约13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市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开始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民谚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不仅是昼夜长短变化的分界线,还是盛夏的起点,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不断积蓄,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