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俊德(白族)
湖南白族民谣曰:“有麝自然香,还要当风立。”又说:“你有千宝万宝,比不上我的麝香包。”幸福,是靠劳动者智慧奋斗出来的一种情趣。
奋斗,是梭子丘人开创幸福生活的冲锋号
都说梭子丘人精明,不错。你看,一大拨游人清早在风情街口张望,白族姑娘一字排开,笑眯眯就是不让进?你没唱歌,不让进。你没喝酒,不让进。你没笑哈哈吃阿美做的发粑粑不让进。当你端着一碗米酒正准备豪饮一顿,白族姑娘喊,开门喽,纳客喽,似一阵风飘来,你的幸福生活开始了,仗鼓舞柔情似海,霸王鞭气势如虹,那白族歌儿蜜意正浓,你一进门便醉倒在白族的风情中。你首先感到这个小寨,有一股清香弥漫,是文化墙的古朴韵致,或是白族民居的雕梁画栋,或是街边老农锤打油菜籽的阵阵雄吼。梭子丘人的贤惠让你受宠若惊,你刚落桌,三道茶,热气腾腾,哎呀,四个蛋,太浪费,我吃不下。但你一定要入乡随俗,吃不了你可“兜”着走!一杯茶,你可带着逛街,随便到哪家,哪家都把你捧成一碗油。你可以坐在板凳上与民对歌,也可以进小院走走,舒缓一下筋骨;你还可以与他们吟诗作画,谈笑春花秋月。整个街有奇香流淌,是白族古老文化的滋润吗?你带着疑问继续前行,白族人的手艺可是绝活。根雕栩栩如生,油榨房匠汉技艺超群。制陶汉一边喊“发啊长啊”,一坨泥瞬间变得神奇伟大,所有陶货晒在阳光下,就成一个个淘气憨厚的乖娃仔。“一勾哥的眉,眉头有花蕊。二勾哥的眼,眼中有情妹。”,阿妹的绣楼飘出情歌歌,好甜。白族刺绣有四十八勾绝技,勾勾出彩,勾勾添情,勾勾了得。不怕阿哥跑,只怕阿妹缠。一个风情荷包,是阿妹的定情物,价不贵,但情义更贵。小街边,柔软的田野,冒着泥土的香,诱惑着农夫耕耘,秧官抛秧果,众人忙插田,抢艺道,糊泥巴,唱山歌,书写农民的乐。劳动的美,无处不在,劳动的创造力无处不现,整个街宛若一个大染缸,阵阵奇香暗涌,是白族开创幸福生活的乐章?夜幕降临,你再前行,喔!谁家大门口,一处篝火点燃,是在烤羊肉串?喔,原来是白族儿女邀请客人分享喜悦。我嫁了女,请你喝酒;我杀了猪,请你吃肉;我入社分了红,请你唱首歌;我去年脱了贫,请你跳跳舞,篝火是一碗团圆的酒啊,我的好兄弟,你从天涯来,今晚不醉,你莫归!我的那个大树林,你还没有光顾,我的数十亩茶林,你还没有采摘,我的山羊牯子满山坡,你还没有见过,特别是我家的野鸡公,你还没有拿刀剁过!凭什么你就走?喔,刚到梭子丘,我被奇香迷醉了。
奋斗,是梭子丘人建设美丽家园的提速器
梭子丘人有“碰墨斗把”民俗。在白族山沟里,“碰墨斗把”,是一个方言词汇,原意是指文人墨客之间的比试,后泛指显露本领。你走进梭子丘,遇到不服输的,总会这样说:“我当夹尾巴狗?呸!有本领——碰(一下)墨斗把!”既然把本领毫无保留地抖落,难免有炫耀的嫌疑。可梭子丘就是这么一块土地,一块贫瘠的土地,却能焕发神奇力量的土地。春花秋月,梭子丘人懂得,天不留客我留客。留得住客是一门哲学。过去,一代又一代的梭子丘人,发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挖土建水库,挑田种庄稼,封山育树林,破土治穷根,改变家乡的模样。有麝自然香,可没有麝就不能“香”?梭子丘人苦苦思索,寻求出路。不错,梭子丘是一个弹丸之地,小小的村落,耳把大个天,簸箕大块地,人们守着几个发粑粑摊子,说说笑笑过日子,倒有几分清闲和乐趣。可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变迁,再不能墨守成规守摊子,再不能。当春谷子嬉闹山头,扶贫队进驻村头。村庄热闹起来。蜜蜂飞来采花蜜,风情小街入画来。一条小街,挑起脱贫攻坚重任。一条小街,托起精准扶贫的希望。短短两年,这条小街,就落成。却美得让人心疼。现代元素和古老文化结合,新的创意和传统理念融合,建筑美,饮食香,服装靓,工艺精,建设快,从吃住行,到游购娱。从入口进,到出口走,到处特色彰显。“有了金刚钻,就揽瓷器活”,梭子丘人善于抓牛鼻子,围绕白族风情做活大文章。不得不说是一种智慧。比如,跳舞,不仅仅跳白族舞,还跳土家舞、苗舞、蒙古舞,甚至将白族仗鼓舞和土家九子鞭融合,一白一土,一歌一舞,一唱一合,抖落白族人的豁达与豪迈,演绎民族大团结的情怀。土家兄弟赶场,白族同胞牵手行,心心相印。苗家姑娘来看门,白族阿妹乐同心。梭子丘人都有一双跳舞的手,那双手创造奇迹创造财富创造灵感,梭子丘人有一双神奇的脚板,那双脚粗大健壮,任何苦难和不幸都会踩在脚下。梭子丘人都有一张灵巧的嘴,让鸟语花香的村庄流淌一种蜜,游人乐不思归。嘿嘿,这是自然的香?麝呢,在梭子丘的山湾湾里,在梭子丘的酒碗碗里,在梭子丘人的舞步里,在梭子丘人奋斗的汗水里。
当然,梭子丘人利用“碰墨斗把”的豪迈气概开发茶马古道。一棵红军树,长的是故事,浓缩的是精神,当年贺龙南昌起义失败后,从古道过路,动员群众,与土豪反动派抗争,与旧社会抗争,“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奋斗”成立梭子丘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你走茶马古道,有舞文弄墨的农夫找你对诗赛文,还有放羊赶牛群小伙子,与你比手劲较脚力,还有创客找你讲“创业经”“生意经”,其实都是“碰墨斗把”民俗一种活生态的延续与传承。
奋斗,是梭子丘人打造美丽乡村的动力源
前几年,梭子丘人第一个站出来,辩驳“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的观点。勇气可嘉却又雷厉风行的,是一群敢于吃螃蟹的年轻人,他们在外闯荡几十年,在外打拼几十年,铺盖烂了没人补,肩膀痛了没人捶,饿了没有家乡的饭菜填饱肚子。终于有一天,这群“碰墨斗把”的汉子,毅然回到梭子丘,把经验与技术带回了家乡。哼,凭什么我有“麝”就不能拿出来晒?凭什么我有“麝”就不能“当风立”?是谁把我的“麝”掩盖在包谷糊里吃的?原来,流传数千年的古语也经不起精干年轻人的推敲。
夜晚,几个年轻人围在一起,理清思路,创新方法,找到工作组,我要搞山地开发,我要办生态农场,我要开网店经销,我要建民俗客栈,我要建游道,请大伙“梭坡坡”……就是这群有头脑的年轻人,依靠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依靠周边群众手足相连的血肉情感,依靠本土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实现着自己美好的梦想。没有资金,找路子。没有劳力自己干,我有力气,有理想,有追求,我还有技术,有文化,脚踩着厚实的泥土,我就是敢于创造奇迹的梭子丘人。
做客梭子丘,不得不佩服年轻人灵巧的头脑,开一个绣厂,请技师传教绣艺,不仅带动一大群贫困户参与,还传承了白族数百年的传统工艺。办生态农场,种植白茶、药材、蔬菜、水果,土地是自家的,菜园子是自家的,粮食是自家的,还聘请一群本地农民,他们每天在农场干活,不出门就能增收,还能照看家人,一举三得,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你看那彩虹滑道,你从山谷跑到山顶,再坐上滑车,一路旋转,欢歌笑语,等你还在惊叫的瞬间,美好的行程就嘎然而止,让你回味人生丰富多彩浪漫的柔情。扎染房,时装模特,音乐吧,美食家,抖音天使……哇!美丽乡村,有这样一群开拓者,生活会缺少情趣?这群开拓者,秉承“碰墨斗把”的基因,浇湿生命中那一湾青涩的禾苗和谷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