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生命科学界的命题困扰了人们不知多少年了,两种绕不出去的思维怪圈似乎始终处于一种无解状态,人们也常常会以此来形容一些无法解决的命题。倘若细细品味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现状,大抵与此亦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父母长辈角度,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是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亦或”望女成凤”的教育心理与教育目的。诚然,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孩子成材,大则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中则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实用之才,小则成为能够安身立命、养活自己及未来家庭的人。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为什么常常会与成长中的孩子在思想上、行为上、价值取向上甚至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上矛盾重重甚至格格不入呢?为什么父母越是起早贪黑地替孩子操心,而孩子却越不领情呢?为什么越是强调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而孩子越是改不了自私自利自我的惯性呢?为什么在学校里乖乖宝回到家里就成了土皇帝了呢?为什么不跟优秀的学生攀比成绩却只与富家子弟比拼爹呢?为什么会认定父母累死累活都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却从来不愿承担任何责任与义务呢?
这太多太多的为什么,其实都是许许多多的家庭,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甚至不好调和的现实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似乎成了难以回答难以解决的“循环劫”,类似于困扰了生命科学界、哲学界甚至伦理界千百年的一个无解命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世界之初,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争论谜题,先有鸡先有蛋让人们总是不断地去探索并讨论生命与宇宙的起源问题及其世界的本质。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要得到“先有鸡先有蛋”这类循环因果的问题的答案是徒劳的,人们会认为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问题。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字面答案是简单并显而易见的:卵生动物在鸡出现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就一直存在了。然而,这个简单问题背后的隐喻却带来了一个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困境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困境问题,该问题也会被改写成“X得到了Y,Y得到了X,那么是先有X还是先有Y”。
不可否认我们许许多多的家庭在家庭教育这个问题中已经有相当的父母陷入了一种谜题般的家庭教育困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成长困局。然而不一样的是,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中所暴露出来的的许许多多的疑难与困惑性的“谜题”,要得到精确的答案,并非就如同争论“先有鸡先有蛋”这类循环因果的问题的答案那样徒劳,尽管也足够棘手,足够头疼,足够令人精疲力竭。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施教的主体而非客体,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系铃人,当然也必须成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教育困局中的解铃人。因篇幅所限,这一话题我们将会在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