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华
如何让未成年人的孩子们享受好的情绪习惯的熏陶,避免坏的情绪习惯的污染呢?这其实都是江湖人的责任与担当,伦理的责任,成长的担当。
首先对于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耐心。孩子的进步和退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就像孩子偶尔犯个错误也是成长的一部分,道理是一样的。因此,绝不能因为孩子的行为与努力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愿景,就情绪失控。殊不知你获得情绪发泄的快感的同时,也在贻害自己的孩子:一方面积累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为日后一发而不可收的逆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这孩子不良情绪表达方式 ,当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日久成为一种习性的时候,孩子的坏习惯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而成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对自己的记忆与习惯产生了认同时,情绪就伴随着这些记忆与习惯而生了。每一个人的想法与看法其实就如同一道墙,它用情绪展现,目的是为了捍卫我们的自己。正常人都会有情绪、感觉,这些情绪、感觉是我们内在的小小孩,人们为了保护内心深处的那个脆弱的自我,然而这个保护机制本身也是不健康的,也阻隔了我们跟外界的联系。情绪是我们肉体与心理的自然反应,它是生物本身就会有的一种设定,情绪是一股不容易被掌控的能量,因为我们对当前事物的看法与想法,常常会引起一丝丝的波动,透过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传达到身体的各个角落,我们的头脑就会根据这样的波动和过往的认知,做出决定与判断。内在的想法与外在的感观被牵引所产生的一种能量的波动,这个能量就会传递到我们的全身去,一个行为背后灌注的想法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情绪的反应。
为什么你会对当下事物的看法、想法会引起某一类的情绪?这会跟我们的过往有关系,所以,如果你有正向的思考,这股能量透过你的神经系统的传导,你会感觉到比较喜悦、平静。同样,负面的思考会让你感觉到恐惧、悲伤。
这些道理,未成年的孩子是不可能明白的,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就必须要清楚,甚至不仅仅是限于清楚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清楚我们的情绪习惯带给孩子们现在的是什么,带给孩子们未来的是什么,带给孩子们人生的影响又是什么,懂得了这些,那便是拥有了家庭教育的格局担当。
其实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的,情绪就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可以让你享受感动、激情与快乐,也会让你品尝失望、焦虑与恐惧。这些都和潜意识所储存的过往的经验与经历,带给我们的影响与反应有关联。因为我们对当前事物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的情绪反应就不一样。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潜意识,才会创造真正有价值的财富给自己,给家庭,给孩子。
当我们的情绪失控时,惯性的前冲无疑是最致命的行为方式,不仅仅是害人害己,甚至冲动之后连后悔的机会都无处乞食。倘若让情绪转个弯,便会蓦然发现,世界其实无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