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正波
与电子书相比,我更倾向于纸质书。她有几大好处:一、不伤眼;二、易保存;三、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沁人心脾……好处多着呢。
老实说,我是一只书虫,别人有时称之为“书呆子”。这个名号好,证明我是书的挚友,是书的上辈子情人。书没有人那种势利、虚伪。你不管爱不爱她,她都静如处子。当你翻开她,一个个黑色的精灵会偷偷地潜入你的脑海,自由自在游走,把你弄得神魂颠倒,随书中的人一起悲欢离合,这时,你不仅仅是读者,更是一位倾听的友人。读书就是和生命牵手,每读一本书,我们的灵魂就得到了一次升华。在书页的开合中,意境和诗意、哲理就会随着文字的跳动在我们的心海里鱼贯而入,我们的灵魂因此饱满而灿烂无比。一册好书在手,读之如享醇酒芳茗,既有香气,又有雅致的颜色,就像百花仙子吐出阵阵香气,令人心旷神怡。书是我们的挚友,她不在乎你地位的高低,贫穷或富贵,在乎的是你去用眼光轻轻地触摸她,和她世界里的人物一起悲欢离合,倾听她无声的心语。她的“人”都是经过人类精神过滤的角色,滤尽了人间烟火,抽干了世俗龌龊之气,审美的光波始终照耀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为我们排忧解难。她是那样大度,不计较你角色的转换,依旧默默地看着你,期待着你再次相聚倾听她的心语,倾听她纵然千年也不尘封的往事。她就像默默关心我们的朋友,虽不能频频相处,只要我们一旦触及它,就会有收获。
当我们步入图书馆和书店时,浮躁的心就会静下来。可不是吗,那么多站立的朋友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淡淡的油墨清香味不时地袭来。一排排站立或静坐的书如从渊博的学者,在等待你去攀谈。书作为文明的载体,他们的寂寞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他们的门庭若市就是一个时代荣耀和幸福。一个爱书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不爱书的民族是不求上进的民族。
纸的父辈是树木和草本植物,我们握着纸书就是握住那遥远的自然。当我们怀着敬畏与纸质书对话时,一种情境,一种直觉,一种默契,让我们逐渐和谐,渐入佳境。我们是一些因灵魂饥渴而秉烛夜游的人。面对浩瀚的书海,没有理由拒绝,因为,我们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知之甚少,除了向书本索取之外别无选择。先辈大师把一束束智慧的阳光收藏在书中,你不行动,她断然不会给你,她会嘲笑你的无知和愚笨。当我怀着敬仰的心情打开她的心扉时,你会看见,一个个黑色的精灵跳着智慧的舞蹈,为你呈上精神的盛宴。当我们用渴求的目光温柔地抚摩一个个神圣的文字时,她们旋即和我们牵手相偎,继而滔滔不绝诉说自已的故事,令你欣喜,令你悲欢,令你愤怒……当然,世上所有的书并不都是好书,也有很多麻醉人的坏书。这时,我们选择书就像选择朋友。俗话说得好,和谁交朋友,他的人生都会另有一番风景,所交之人是道德高尚还是卑鄙无耻。好书能使你灵魂出窍,有一种想要飞翔的感觉;坏书会让你步入歧途。对于受挫的人,好书能唤醒前行的信心。一本书,可以模拟人生的种种情形,带领我们翻山越岭,穿越古今,涉难犯险,攻关克艰。你的不平随之舒畅,你的怯懦随之消散,你的良知和坚强随之重生。当我们愉快的时候,捧起书,书便如锦上之花,为愉快添色。书便如花蕊之蜜,使快乐升华。你的确成了快乐的中心,但是,这种快乐还需要复现和强化,于是,语言的河流已经涨满,你的心灵之舟可以随时在书中文字里飘荡。此时,快乐是旗帜,书中的文字是花朵,散发着幽香,你就是蝴蝶,你就是蜜蜂。蝴蝶舞蹈,蜜蜂采蜜,前者赋予美形,后者收获甜蜜。
翻开书,什么都有;合上书,一切烟消云散,但潜在的感悟仍在,书的影子依旧徘徊在你的脑际,挥之不去。
人与书的最高境界是超读。读是之行天空,无心自有细雨;读是鱼游水底,无求自会怡然;读是花开四季,不躁自成娇艳;读是草绿天涯,不囿自现壮观。书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书页是花瓣,内容是花蕊。我们的阅读是用目光和激情催开的花蕾,完成一朵鲜花盛开的使命,就像坐乡村的院子里听夏虫鸣叫,赏秋月盈空。读书的内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局限的。因为读书的内容只是阅读的开始。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读书者像一个半途而废的登山者,刚到了山脚,又看到了溪水和草滩,就觉得收获了许多。其实,山腰和山顶的景色,才是山峰美景的精华。书只是点燃你心灵和智慧的引线,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了你自已就在书中。或者说,掩卷思索你突然发现,你生命中有了不少缺憾。
人的一生如果能与纸质书赴N次约会,是人生中的幸事,至少使我们懂得,拥有她,人生会变得美好,享受四季如春的馈赠。
就让那淡淡的书香时时伴随着我们,给予我们慰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