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文 通讯员 赵舶帆 张永祥
“感谢市人民医院、中国银行张家界分行驻村帮扶工作队为我们安装自来水,为村卫生室配备医疗设备。他们对我们的帮助都是实打实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慈利县通津铺镇氽湖村村民李道元激动地对记者说。
一春一秋的坚持、坚守,一夏一冬的担当、奉献。2015年,市人民医院、中国银行张家界分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到氽湖村开展帮扶,吹响了氽湖村脱贫攻坚的号角,点亮了氽湖村村民同步小康的梦想。
深入摸底 为每户贫困户问诊把脉
氽湖村位于慈利县通津铺镇西北部,全村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5250亩,耕地面积1650亩。全村有425户143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2户181人,五保户9户,致贫原因多为因病、因残、缺劳力、缺资金等。2014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摸清贫困症结,坚持因户施策,是推进精准脱贫的基础和前提。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卓名云说:“一定要调查掌握村里的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底子清,情况明。要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进行分类,有侧重的帮扶。同时,要把不是建档立卡户,而家庭真正贫困的家庭纳入到我们医院的结对帮扶中来,通过我们的帮扶,真正使贫困家庭摆脱困境,做到氽湖村没有一个贫困户,共同走上奔小康之路”。
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上门,实地察看,见面交流,进厨房,看米柜,揭锅盖,数腊肉,钻猪圈牛棚,下田间地头,了解掌握每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精准脱贫理清思路。
“去年收入怎么样?日常靠做什么挣钱?身体还好吗?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经过20余天的走访,排查、摸底,摸清了氽湖全村和建档立卡户的详细情况。“帮扶,要从经济上帮,更要从智力上扶,从‘根子’上解决百姓的致富问题。”市人民医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张永祥说。 (下转4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