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亿万市场主体和近14亿人民就是那一朵朵奔涌的浪花。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新年开局之际,新华社记者赴山东、湖北、贵州、河南等地采访调研,所到之处,切身感受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的宽广深邃和潜力韧劲。
传统升级,聚焦高质量
很难想像,一个不大的车用涡轮增压器内,每分钟会产生约25万次旋转。
设在山东寿光经济开发区的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商用车涡轮增压器生产制造的企业。这家“不起眼”的企业在2018年实现订单增长超过17%,成为国内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行业排头兵。
而这一成绩,是在去年我国汽车总体产销同比下降背景下实现的。
康跃科技增压器事业部总经理刘功利告诉记者,制造业现在的确遇到一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有机遇。拿涡轮增压器来说,虽然传统市场发展速度放缓,但还要看到,国家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会促使一批在用车加速淘汰更新,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这些因素说明这一领域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今年,我们争取产销增长超过10%。这个信心来源于提高生产效率,多上智能制造,减少物流成本,打造区域精准的物流配套系统,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和技术储备。”刘功利说。
转型升级必须有科技支撑。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康跃科技已经做好了适用于氢燃料电池增压器的技术储备。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根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要抓好的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1月14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直径1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成功下线,不久将用于国内首台再制造大直径泥水盾构机。
“这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掌握大盾构的核心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说。
盾构机作为安全高效的隧道及地下施工大型专用设备,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保有量近2000台,且每年还在以200台的速度增长。但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主轴承一直被少数国外企业垄断。此次洛阳轴承依托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相继攻克了浮动滚道加工、控制技术等行业技术难题。
从低端、一般化的“大路货”,到如今上天入海的“高大上”尖端产品,洛阳轴承的产品在高铁动车、“中国天眼”、卫星上都有应用。
“世界上能转的机器,一般都离不开轴承。但以往洛阳轴承主要停留在低端领域。近些年,我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度,就是要向高质量发展。”洛阳轴承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新莹说。
毋庸讳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还是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都有较大差距。
“如果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齐头并进。
创新引领,迈上新台阶
一束“光”可以带来什么?
在湖北武汉,一束“光”聚焦而成一个创新创业的产业集群——“中国光谷”。
48亿人同时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上通话,3年连续5次刷新世界纪录,提交并获批的国际标准有13项……
得益于这些核心技术,烽火科技集团在全球市场拥有重要话语权,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产品及解决方案,成功进入俄罗斯、东南亚、欧洲市场。 (下转4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