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1月29日

桑植县产业扶贫拔“穷根”

本报通讯员 黎治国

2014年以来,桑植县找准资源优势,引入科技要素,突出特色产业,选准帮带主体,分类指导,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2018年,桑植县实施“四个一”扶贫工程,安排奖补资金2700万元,支持引导全县124个贫困村发展产业。目前全县120个贫困村均建设了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数212个,覆盖贫困人口48086人。

近年来,桑植县立足产业支撑,按照“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思路,桑植县探索出“一村一基地、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一人一技能”的“四个一”扶贫工程,建立“定品种、定带头人、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支柱产业、市场主体、产业基地和项目、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有效对接。目前,茶叶、烟叶、养蜂、蔬菜、大鲵、中药材县域六大农业主导扶贫产业,已覆盖贫困人口达7.7万人,有422家各类经营主体与7.3万贫困人口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抓住县级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品”,着力打造“桑植白茶”主导产业,茶叶种植面积从3.8万亩发展到6.1万亩,发展茶叶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120余家,产量1500吨,综合总产值1.8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735人。

抓县域特色产业,做好产业发展“四个对接”,即对接县域支柱产业、对接市场主体、对接项目和产业基地、对接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实现了蔬菜、中药材、养蜂、大鲵、烟叶等六大产业稳中有升,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

在“四个一”扶贫工程推进下,桑植县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扩大就业作为户脱贫的重要保障,“产业扎在家门口,人不出村、村头脱贫”的致富图景,已经逐步成为现实。如今,在桑植县,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粽叶、青钱柳、绞股蓝、莓茶、生态有机稻、湘西黑猪、豪猪、土鸡等特色种养业兴起,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一乡一品”产业区域格局。

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家,拥有种养专业合作社474家,家庭农场373家,创建中药材、茶叶、蔬菜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打造出 “桑植蜂蜜” “桑植白茶” “桑植萝卜” “郁澧香米”等标志品牌,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桑植县还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传统农业功能,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让贫困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目前,桑植县已经摸索形成了农旅融合、茶旅融合、菜旅融合、蜜旅融合、乡村旅游5种“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借助张家界巨大的旅游市场,带动了农家餐饮、住宿,进一步将土鸡蛋、土蜂蜜、茶产品、葛根饮料等农产品升级为旅游产品,把田间道变成旅游道,多渠道实现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 2019-01-2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2309.html 1 桑植县产业扶贫拔“穷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