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丽娜 通讯员 王成均
汽车驶进沙井上星西部工业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道路,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时值“大雪”节令,特区深圳在迎来一场短暂的气温跳水后又恢复了往日的暖意,仿佛春天提前降临。
顾庆明的金泳钢材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片工业区里。偌大的加工车间里,有规律地排列着数十台各式各样的机床,十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机器的轰鸣和钢铁撞击发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立体图景。
十多年前,顾庆明也曾是车间里一个挥汗如雨的背影。这个在广东打拼多年的桑植汉子,从一名学徒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长为三家公司的总经理。19年时光悄悄从他指间滑落,但也光鲜地让他在人生的金字塔上升华。
借我一千元,我要当学徒
1980年,顾庆明出生于桑植县竹叶坪乡柳浪坪村。初三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二轻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机电专业学习。尽管当时国家对大中专生已出台不包分配的政策,顾庆明仍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他坚信,有专业知识就一定有用武之地。
中专毕业后,学校推荐顾庆明到广东工作。他干了半年,觉得工作不如意,便辞了职,回到家中帮父亲跑起了运输。在家开了半年拖拉机,顾庆明开始反思: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要在这拖拉机上度过了吗?自己还年轻,不尝试怎知道不能闯出一番天地?
1999年,在家中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后,顾庆明毅然辞别父母家人,再次南下广东。没有社会背景,更没有贵人相助,有的只是顾庆明改变命运的信念。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