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②)
2001年,迷茫的彭毅决定去中国艺术的殿堂——中央美术学院寻求答案。像许多追求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彭毅在中央美术学院旁边租了房子,过起了“北漂”生活。他一边在中央美院学习深造,一边寻解心中的疑惑。期间,他拜访了诸多画界前辈,结识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遇见过光怪陆离的事,听过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美术馆、图书馆和画室成了他的三条标准线。中央美院深造生涯让他终于明白,艺术根本没有统一标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幅作品,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识、不同心境的人来看,所呈现的东西和得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于作者来说,只要运用合理的方式抒发出内心的情感,阐释出内心的精神关照即可。明白这点后,彭毅内心犹如照进万道霞光,豁然开朗。
绽放
回到株洲后的彭毅任教于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同时笔耕不辍,痴迷于艺术创作,先后有《桃花源散记》《静静地时光》《吉祥凤凰》《开往春天的列车》等一系列作品面世,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他兼职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意象油画研究院理事、快乐中国写生俱乐部常务副主席、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湖南当代油画院学术活动部主任、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株洲油画学会主席等职务,被列为首批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扶持艺术家、湖南省文联2019年度文艺创作支持艺术家,其系列作品《中国少数民族古村落》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美术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彭毅热爱自然、钟情自然,他深刻地知晓如何更好与自然相处,如何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发现自然之美,呈现自然之美。写生是他发现、呈现和关照自然的主要途径之一。他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去全国各个地方写生,最多的一次是在8个月里驱车行驶60000多公里,到过拉萨、新疆,也到过三亚、云南,到过那些人头攒动的风景名胜区,也到过荒无人烟籍籍无名的山丘荒野,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他说,这一路走来,他明白了自己在什么位置,要打破什么建立什么。
在彭毅的作品里,盛满了自然万物生命的细节,丰沛而腾跃,敏锐而细微。这些充满活力与爱的生动细节,泛着真诚亦狡黠的眼神,引人涵咏却一去不回。在他的画笔下,那些常眼习焉不察的寂静、喧哗、欢愉、摧毁、破坏,或者小山、小花、小街、小屋,诸多关于历史、文化、哲思、生命枯荣的感受,似乎都呈现出一种直抵原性的质态。很多人说,从他的画作里,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世界的讽刺、鞭策、赞美、热爱,可以看出他对人与自然的认知和思考。
彭毅自己却说,美术创作需要自然生活中的依据,写生需要和自然亲近对话。是轻声低语还是高声呐喊,是握手还是挥动拳头,全凭自己的眼睛和思想,把心中的话说出来。
情系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彭毅,张家界永远是家乡。他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创作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村落》系列大型作品创作即将结题,其中就有一幅以天门山为背景、以张家界土家儿女为载体、以茅古斯舞蹈为表现内容、旨在宣扬张家界绝版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的艺术作品。我想这是身为艺术家的彭毅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在为家乡宣传与建设贡献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