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1月13日

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创造新生活

——永定区旅游与外事侨务局驻村帮扶工作侧记

永定区委副书记程漫(中)到天泉山村调研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

永定区旅外局党组书记兼工作队长石之见(左一)走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驻村帮扶工作队给精准扶贫户送蜂桶,发展养蜂产业。

工作队给天泉山村党员群众讲授党课。

本报记者 朱付勇

“路路儿修好了、水水儿进屋了、钱钱儿增多了,如今,我们赶上了新时代、喜迎好政策、过上了新生活。”从城区出发,驱车约两小时,来到永定区茅岩河镇天泉山村,通过实地走访,与村民交谈,记者切实感受到,在永定区旅游与外事侨务局的引领帮扶下,该村精准扶贫事业扎实推进,村容村貌变化巨大,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很强。

天泉山村位于该区西部边缘高寒地区,由原来七年寨村和茶庄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小组,共1470人。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短缺、思想观念落后、收入渠道有限,村民生活水平低下。自2017年4月正式入驻以来,在各级领导和众多单位的支持下,驻村帮扶工作队团结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引领群众、依靠群众,撸起袖子埋头苦干,齐心协力脱贫致富。

▶打牢底子 设施完善基础强

“底子不牢,地动山摇。”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是贫困山村谋生存、求发展乃至奔小康工作中第一需要打牢的底子。驻村伊始,工作队便与村支两委一起走遍全村,听取群众意见,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为制定规划、补齐短板做好铺垫工作。

原七年寨村部改扩建为旅游接待中心,建设标准化民俗餐厅与旅游公厕,加宽硬化进村通组公路6.91公里,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与两个通讯基站,6组220户人畜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按照规划,经多方筹措,全力实施,12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困扰几代人的用水问题,这次得到彻底解决了!”打开水龙头,看着哗啦啦的流水,村民黄志平喜笑颜开。工作队介绍,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特殊时期要挑水、背水,甚至争水、抢水,引起矛盾纠纷。

为此,工作队在基础设施工作推进中特别重视饮水问题,在区水利局支持下,实施“水利扶贫”工程,投资140余万元对6个水池进行整修,铺设更新管道55000多米,安装水表215块,同时,积极探索后续维修管理机制,巩固工作成效,长期保障全体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找好路子 产业发展效益好

进村路上,一块写着“茅岩河镇天泉山村旅游导览图”的广告招牌十分显眼。“做足旅游扶贫文章,把天泉山村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精品线。”工作队表示,旅游扶贫是驻村帮扶工作的“重头戏”。据悉,今年进入景区人数突破历史记录,达到8万人,有效地带动了大米、蔬菜、蜂蜜等各种农特产品销售,促进了经济收入的较大提升。

村总支书记介绍,通过充分利用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覃垕王历史遗迹“四进堂”“饮马池”“练兵场”等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扶持村民发展“农家乐餐饮”3家,实施“农家乐体验农业”,沿溪开辟绿色休闲迈步通道,形成“看、走、玩”于一体的特色乡村观光旅游模式。目前,天泉山村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度假休闲村落。垕王客栈已建成运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5万元收益。

“我今年有四五万块钱,翻过年后卖秧子大概还有六七万哩!”接受采访时,李世平大爷显得很兴奋,作为一个农村老人,能有这样的收入,他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原来,李世平大爷在结对帮扶干部的引导支持下,利用当地中药材野生白芨资源发展种植业,规模从四五亩扩至近20亩,由于品质好、销路也好,收入十分可观。

产业培育是“造血”工程,是实现脱贫、巩固发展的根本路径。如何找好产业发展路子,工作队费尽心思,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明确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养殖业规模、实施“旅游+扶贫”战略的基本思路,目前,均已取得预期成效,如白芨种植规模达到200亩,预计产值约2000万元;蜜蜂养殖规模达到1500余桶,产值约200万元;发放产业扶持资金,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大猪、牛、羊、鸡养殖规模,每户增收上千元等。

▶结好对子 因户制宜政策准

经过精准识别,全村有1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区旅外局作为牵头单位,与结对帮扶单位区财政局共26名干部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做到每月见面,及时了解家庭情况,以心换心,以情交情,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特别是因户制宜,用好政策,定准办法。

“我们现在有信心有底气摆脱贫困,活得更有尊严!”陶书文,一家六口,上有两老、下有两小,外面还有欠债,两口子靠务工务农维持生计,经济压力沉重,生活境况困窘。结对帮扶责任人引导他扩大养蜂养牛养猪规模,增收约2万元;为他申请小额免息贷款5万元,种植中药材黄金,三年即可受益,大大增强了发展后劲。并且,大孩子申请免费就读职校,两孩子均纳入阳光助学计划和“雨露计划”,教育支出负担基本消除。

根据困难找准政策,据统计,在帮扶责任人的申请和争取下,仅2018年,全村易地搬迁47户,危房改造9户;小额贷款4户,金额18万元;享受阳光助学、“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政策的大中小学生有85人;100%建档立卡户参加“扶贫特惠保”、享受医疗保险费用补助;此外,低保、残疾家庭和个人在保障供养政策方面也应享尽享,切实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建好班子 战斗堡垒作用大

“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是政策贯彻、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作队特别重视组织建设,充分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

深入党员家中、田间地头走访、座谈,对村党总支班子成员的人品、能力、作风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了解,针对党员思想不开化、保守、僵化等问题,利用开会、个别座谈、交谈、送区培训、学习十九大精神等形式,引导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政策水平。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工作开展,班子思想更加解放、认识更加统一、力量更加凝聚,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基本实现班子建设规范化、组织生活正常化、党员管理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的“五化”要求。

尤其是依托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平台,搞好党建“三会一课”,组织举办党员群众讲习班,学习习近平扶贫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解读、做合格党员干部等内容,树立爱党为党情怀,切实加强村总支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实现村民共享完善基础设施项目,有获得感;重点服务于贫困户的帮扶,有公平感;积极投入并开始受益于所发展的产业,有成就感;热情参与打造村风文明和清洁家园建设,有荣誉感。驻村两年,推动、见证天泉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队成员纷纷表示,再苦再累都值。

(本版图片由永定区旅外局提供)

--> 2019-01-13 ——永定区旅游与外事侨务局驻村帮扶工作侧记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1616.html 1 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创造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