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1月09日

转文2

(紧接1版②)毕业后他先被分配到宁乡的七一六职工医院,不久后被调至湖南肿瘤医院的核医学科。蒋宁一将学生时代的勤奋和湘西人的拼劲保持到了工作中,踏踏实实学习临床知识,积累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他晋升为湖南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的主治医生,1988年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主任,那一年他34岁。

1991年他迎来人生的转折点。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向蒋宁一抛来橄榄枝,是继续留在肿瘤医院当主治医生,还是南下广州开辟新领域?经过一番思考,蒋宁一认为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综合医院更有利于核医学专业发展,决定选择中山附二医院,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的步伐从未停止,初到附二医院,蒋宁一又参加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坚守在临床一线。学习结束后,他积极投入医院的医、教、研各项工作,看门诊、出报告、做实验、写论文、整理专著、上课教学……经过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

蒋宁一还积极投身到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中,曾在上海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医院及印度新德里心血管病中心进修和学习,赴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智利、印尼等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几乎没有私人时间,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提升自我上。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经验,蒋宁一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他的研究重点定位在核素应用在甲状腺疾病(甲亢、甲癌、甲减、甲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诊治上,特别是碘-131治疗甲亢、甲癌;核素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疤痕、皮脂腺异位症等皮肤病和核医学影像诊断上。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医者怀精诚之心

周一到周五坐诊,晚上回家后上网站回答患者的问题,一天下来蒋宁一可看诊150名患者,最高纪录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接诊210人。“我少休息一会就能多看一个病人。”蒋宁一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频繁与患者交谈,一个上午下来,蒋宁一就要喝上两三杯水,有些时候病人实在太多,那杯早已备下的茶水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在静待中由暖及凉。

他先后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省、市多项科研基金,获多项科研和医疗成果,先后做过《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副主编,“131I治疗格雷夫斯氏甲亢指南”第一作者。2008年中山大学聘任蒋宁一为博士生导师,既当医者也是师者,退休后的蒋宁一接受附二医院返聘,坚守在临床一线并参加教学工作,带教和培养了20多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同时组织主编了《肿瘤核医学》《核素治疗指南》《简明核医学教程》《实用医疗辐射防护》专著,参与编写全国医学生及研究生《核医学》统编教材、《甲状腺疾病核素治疗学》《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影像辐射防护学》等多本专著,为核医学教学添砖加瓦。中山大学正在建设深圳分校同时建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蒋宁一受邀在七院负责核医学科的筹建工作,常常广州、深圳两头跑,他自己乐在其中,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完成了全国“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多中心研究”课题研究。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顾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四十多年的从医经历,蒋宁一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面对各方的赞誉,蒋宁一以平常心处之,称自己就是一名很普通的医疗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尽自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不论身在何处,家乡永远是蒋宁一最深的眷恋。“离家千里,我从未忘记自己是张家界人,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总会骄傲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蒋宁一说,“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是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持之以恒的结果。虽身在异乡,没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身为张家界人,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希望张家界的未来越来越好,再创辉煌。”

--> 2019-01-0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1534.html 1 转文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