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9年01月09日

躬耕不倦只为治病救人

——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蒋宁一

蒋宁一

本报记者 陈硕

敦厚可亲、儒雅安然——这是蒋宁一教授留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从医45年,蒋教授身上有很多标签,核医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八届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第一、第二届副会长,核医学全国本科生、研究生统编教材编委……初见蒋教授是在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学术年会上,作为会议主持人和专题报告者的蒋教授听闻采访组到来,利用会议间隙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中蒋教授打开回忆的闸门,为我们介绍了他几十年来的奋斗往事和未曾改变的从医初心……

赤脚医生到高校学子,只愿青春无悔

今年64岁的蒋宁一,出生于慈利县蒋家坪乡,父母虽是普通农民却格外重视子女的教育,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艰苦条件下,依然顶着生活的压力供蒋宁一读完高中。读书期间蒋宁一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可现实并不是一帆风顺,1973年高中毕业,社会处于特殊时期,不能直接考大学,蒋宁一的求学路被迫打断。和全国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蒋宁一成为回乡知青一员,此时大队正需要推荐一名有文化基础的人担任“赤脚医生”,鉴于毕业时学校对蒋宁一品学兼优的评价,大队党支部选他担任了赤脚医生,从此,蒋宁一走上了从医之路。

经过慈利县赤脚医生培训班及慈利中医院短期进修, 蒋宁一回到家乡,从此开始肩背药箱当起了赤脚医生,田间地头、三线建设工地、合作医疗站、中草药基地到处能见到他的身影。蒋宁一说,那时候出诊次数很频繁,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热寒冷,只要病人需要,就随喊随到,从不迟疑,当年医疗水平不高,常用扎银针、敷草药、推拿按摩、开中药、肌肉注射等常规简单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这段从医的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身为医生的责任,“那时候看病较难,能够用自己学到的一点知识帮助别人,我打心里感到开心。”他说。

赤脚医生蒋宁一一干就是五年,二十几岁的青年向往着更广阔的世界,也希望能走出山门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蒋宁一毅然报考,并从一千多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入苏州医学院,学习核医学专业。谈及这里,蒋宁一说:“年青人应该有学习志向,不能给青春留遗憾,虽然那时候当赤脚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志向从没有放弃。”

几十年求索奋进路,不变的是初心

在苏州医学院的五年,蒋宁一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专业知识,1982年他圆满完成本科学业获得学士学位。

(下转4版②)

--> 2019-01-09 ——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蒋宁一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1512.html 1 躬耕不倦只为治病救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