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利民
校园文化指的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员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文化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报告、媒体宣传等。二是各种文化活动,即知识讲座、讲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等。三是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四是党员活动,比如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
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员工开展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和创新意识。使校园里每个人,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所以说,不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办不好老年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脚踏实地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桑植县老年大学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弘扬主旋律为内容,从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入手,建设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人文性的和谐文明的老年大学校园。
首先是抓好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显型文化建设。在校门口设置固定宣传栏,在操场边设置不锈钢宣传窗,宣传党建工作、办学情况、教学成果等,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荣誉感,激发学习积极性。设置电子显示屏、音柱,滚动播放校园活动和好人好事,使整个校园充满生气和活力。
在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根据老年教育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拟定了桑植县老年大学校训——“健康、快乐、向上”,编写了校歌,设计了logo,制作了镀金的校徽,引导学员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忘掉年龄、忘掉烦恼、忘掉病痛,让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老年人的精神支柱,使他们永葆青春。校训不仅得到了学员的认同和践行,还带动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此外,认真抓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规范。我们制定了安全、财务、奖励、卫生、教室管理、干部职责等十多个方面的制度,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的校园管理规范,使千头万绪的校园管理工作井井有条,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每年在春季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奖励优秀党员、优秀学员、优秀干部、优秀教师、特殊贡献者。设立“好人好事登记簿”,随机拍摄好人好事的照片、视频,每学期编印一期好人好事宣传牌,张贴在校园显眼处,对弘扬正能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使老年大学增强了生命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员的品德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拓宽视野、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从内部管理看,桑植县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的学校,完全靠学员管理委员会自行管理,但学校管理秩序井然,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学员们争相学雷锋做好事,“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社会上赞誉有加。桑植县老年大学也从刚开始办校,需要县委组织部下文给各单位下指标、定任务,并且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评分的内容,也只招到40多名学员,到目前无需下文招生,每年都能增加上百名新生,逐步发展到33个班500多名学员。
可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虽说乍看起来只是一些形式,但只要让这些形式真正发挥了作用,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丰富的内容,加上积极向上的舆论宣传,能够陶冶学员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学员的开拓进取精神,促进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让老年大学的校园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作者系桑植县老年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