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大金
梅花在冰寒中育蕾,飞雪里开花。这种勇斗霜雪精神,一尘不染的品格与报春不争春的特点,象征着人们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和顽强拼博的向上精神,深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因而历代文人墨客创作出许多咏梅诗词的佳作名篇。现将笔者选读的几首咏梅诗词,献给诸位朋友共品赏。
唐代诗人张谓《早梅》诗曰: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诗写溪桥边一树早发的寒梅,作者抓住绽满白色花蕾的枝条这一点型特征,却又略一点染便即放开,而后故作假设引出一笔——“疑是经冬雪未销”。这株率先开放,带来早春信息的梅树,让人不敢相信,是花?是雪?欲信还疑。既写出了寒梅开放之早,又体现了人惊且喜的心情。
宋代诗人翁卷《舍外早梅》诗云:
行遍江南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
黄蜂何处知消息 ,便解寻香院舍来。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 “行遍江南未有梅”作铺垫,点出了作者找到梅花的喜悦心情;后两句借隔舍黄蜂寻香,说明作者爱梅的心情迫切。
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花飞扬中看到了怒放的梅花,诗兴大发,一天写了两首《雪梅》诗。其第一首诗云: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文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用风趣的笔调,评判梅花与白雪谁美?就洁白而言,梅花要输给白雪;就香而言,白雪要输给梅花。他摇头晃脑半天,分不清梅花与白雪之间的高下。由此可见,诗人既爱梅花又爱白雪。他刚写好这首赞美《雪梅》诗后,空中雪花又飞舞起来,于是,他又写下了第二首咏《雪梅》的诗: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古往今来的咏梅诗词颇多,笔者不知其数。但多数是借颂梅述志,言情抒怀 的内容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梅花》诗云: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此诗虽是一首普通的咏梅诗,却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大气慨。王安石任宰相时积极改革旧制,推行新法,遭到保守派攻击,逼迫辞职归家。作者托梅花以言志,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借以表达自己的决心,要冲破重重困难,去实现“变法”的理想。
宋代诗人王淇借梅花比喻自己,他的《梅》诗,从侧面赞美梅花一尘不染的特性,来比喻自己甘于清贫的品质。其诗云: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蓠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诗中的的林和靖是北宋诗人,长期隐居于西湖孤山种梅养鸽,人称”梅妻鸽子“。他写的《梅花》诗,受众人称赞。王不是埋怨林作了 梅花诗,而是丛侧面歌颂梅花的高贵品格。
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他爱梅花,也善于画梅花。他单用墨色画了一幅《墨梅》画,并题诗曰: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开花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首题墨梅诗,诗句表面上是在赞美墨梅高洁精神,实际上是作者的自白,表明他不向世俗献媚奉迎的高贵品质。诗句虽然平淡,但自然流畅。
毛泽东同志1961年12月在广州,为即将召开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做准备。闲暇时,他读到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对诗中表现出来的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调不大满意。因而“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一首著名的《卜算子·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苏联撕毁合同,断绝我国从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渠道;加之又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提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方针顶住了外部压力。这首词表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品读咏梅诗词,应以梅花勇斗风雪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新时代,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