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2月22日

精准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

——马合口白族乡探索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纪实

群众表演白族仗鼓舞

乡党委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有声有色

藤茶产业示范基地

白族招待游人用长桌宴

党员群众讲习所专家授课

本报记者 谷俊德

马合口白族乡地处张家界市桑植县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乡域总面积为119.18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4967户15790人,其中白族人口13723人,占总人口的87%。全乡共有19个党支部,5个村党总支,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个,共有496名党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马合口白族乡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在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来,按照“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理念,创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探索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的创新之路。乡政府所在地梭子丘村一跃成为今日湖南白族第一风情小镇。

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同步推进

“抓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是提高我乡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保证!必须齐头并进落实到位。”记者在梭子丘街道采访,乡党委书记李久胜自豪地告诉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马合口白族乡是桑植县精准扶贫主阵地之一,有市委组织部帮扶的梭子丘村,市经投公司、市委老干部局帮扶的麦地坪村、青峰溪村,桑植县委组织部帮扶的刘家寺村、自生桥村,桑植县检察院帮扶的马合口村、双泉村。在近几年开展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中,马合口乡全面整合组织、文化、卫生、金融、农业、科技等部门政策资源,提高扶贫开发效益。马合口乡依托本乡白族文化和土地资源优势,制定产业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调动民间资本、吸引社会资源,进行产业合作开发和基础设施共建。梭子丘风情老街2017年新引进白族客栈2家,原始民居山庄1家,茶庄1家,小吃店3家。该乡同时支持发展观赏苗木花卉、休闲垂钓、采摘园、绿色农副产品等特色农业,培育了花卉苗木基地2个,正在培育的荷花观赏区1个、乌梅采摘园1个、休闲垂钓中心2个,梭子丘咸鸭蛋、富硒贡米、马合口野茶农产品品牌3个。在基础设施方面,涉及全乡1万人的集中供水茶场水源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最后2个村民小组的电网改造已经完成;44公里村组通畅工程已高标准建设完工;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已完成177户。同时,乡党委严格实施“四自两会三公开”等工作程序,严格项目监管,加强村务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以及资金安全。“基础设施有保障,产业培育新开张,群众致富喜洋洋,扶贫路上奔小康。”群众唱起桑植民歌。

项目建设与组织建设——同步推进

“在扶贫工作中,项目建设与组织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作为乡党委书记,抓好党建是李久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委班子选优配强乡、村、组三级领导班子,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3个种植养殖合作社上建立联合党支部,扩大组织覆盖面。全乡青峰溪等9个村分别由市、县、乡三级派出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健全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村党组织考核细则、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动党员干部服务发展规范化、制度化、精准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宣传优势;引领推动扶贫项目向纵深发展,依托扶贫开发实战平台锻炼、培养党员干部,检验提升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筹集资金1000万元,完成9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1个乡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筹配套文体娱乐设施等便民利民设施;健全制度体系,实现服务阵地向下延伸。“在抓好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梭子丘、自生桥等村的党员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帮助群众扶持产业,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副书记、乡长钟敏表示。

群众脱贫与集体增收——同步推进

“集体有了收入,群众有了盼头!”在马合口村村部,该村支部书记陈德山说,“我们村办起了薯粉加工厂,我们村一年有集体收入4万元,年底还给入股的群众分红,群众高兴得跳起来。”

多年来,马合口白族乡把群众脱贫和集体增收作为“双推进”工作的硬指标,创新工作方式,切实统筹推进,确保互促共赢。乡党委积极整合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扶贫活动中,马合口村等7个贫困村坚持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向村级产业,统筹各项资金106万元、流转土地近1500亩,自生桥、刘家寺、青峰溪、麦地坪4村联合发展藤茶420亩;马合口村发展番薯种植3000亩、粉条加工厂1家;双泉村发展野茶500亩、富硒粽叶1000亩;梭子丘村发展中药材100亩、白茶200亩、生态稻300亩,实现了一村一基地。奖补和对接助力家庭产业和就业。通过与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对接,实施产业奖补、技能培训奖补、劳务输出对接等措施,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积极就业,基本实现了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一人一技能,打开了群众致富的大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梭子丘利康中药材、青峰溪藤茶、双泉野茶、马合口粉薯种植等5家合作社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入股等方式,与307户贫困户1050人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自生桥村党支部依托众帮众扶电商平台建成了农副产品、土特产收购基地;结合传统种养殖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举办“三月春风行动”梭子丘专场招聘会等行动,实现劳务输出50人。钟海龙等30多个种植养殖大户脱颖而出。

文化传承与扶智扶志——同步推进

在马合口村庄行走,记者为其浓郁的白族传统文化而陶醉。

2018年1月,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以“桑植马合口白族乡,文化扶贫助力打造湖南白族第一风情小镇”为题播出的节目,高度肯定了这一发展目标和已经取得的成效。2018年2月,马合口白族乡青峰溪村地虎凳舞连续两次走进央视,受到全国媒体广泛关注。

在白族文化较为集中的马合口白族乡,白族霸王鞭、傩愿戏、蚌壳灯、民家腔……带着浓浓的乡音,穿越时空,走进新时代,展示着她古朴豪迈的英姿,为白族增光添彩。马合口白族乡利用扶贫机遇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名乡品牌。梭子丘白族民家腔语言文化墙,白族祖先居住地景观,白族仗鼓舞、白族游神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落户马合口白族乡,建立白族风情老街,改善街道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形象整洁化、建设规划化、街道生态化、店铺产业化、房屋民族化、风格风情化”,“文化名乡”实至名归。

有道是:借得东风行大船。马合口乡党委把“党员群众讲习所”作为助推脱贫攻坚重要任务和凝聚干群的难得机遇来抓,迅速制定了讲习方案和计划,争取将讲习所办成党性修养、政策学习、干群凝心的阵地。目前,9个村“党员群众讲习所”均已挂牌开讲,梭子丘村邀请吉首大学伍育琦教授讲授了“白族特色小镇旅游发展”专题,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家界市委宣讲团成员杨国培讲授了“孝”文化专题;马合口村邀请本地农技人员举办的“富粉红薯种植”现场教学等活动反响良好。梭子丘村党支部利用市县机关党员来村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机会,积极推介本土白族文化。同时进一步完善乡级讲习队伍建设,争取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带头人”“致富能手”等行家里手参与到讲习活动中来,重点在现场教学、技能培训、政策宣讲上下功夫,让党员干部和群众学通弄懂政策,掌握更多技能技术。“党员干部还带头传承白族文化!”梭子丘学校党支部将白族仗鼓舞、霸王鞭等作为学校课程传承。乡党委政府还培养了钟必武等一批党员干部成为省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说起白族乡的文化建设,李久胜满脸自豪。

--> 2018-12-22 ——马合口白族乡探索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纪实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0258.html 1 精准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