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唐昊 通讯员 王立恒
近年来,澧源镇在桑植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澧源镇推进“1511”攻坚工程实施方案》为全镇工作总抓手,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污染防治、财源建设、基础工作、制度建设、党的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全镇呈现出发展加快、风清气正、社会和谐、各项事业争奇斗艳的较好局面。
■ 产业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
今年9月,在澧源镇金山村的红心猕猴桃(水果)基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张瑶(金山村得胜寨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贫困户371亩土地,今年预计收入有200万元,在基地务工的56名贫困户也人均增收4500元左右。
这只是澧源镇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8年澧源镇实现了高家坪社区、西界村、尚家坪村三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87户559名建档立卡对象稳定脱贫。
目前,澧源镇按照县委提出的“乡有主业有龙头、村有产业有社企”“一村一基地、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一人一技能”的“两有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开发“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的新模式。通过与省级龙头企业绿航果业合作,在兴旺塔村建立核心基地,辐射全镇有条件的村(社区)发展协作基地,现已有兴旺塔村青李子基地、尚家坪村杨梅(东魁)基地、高家坪社区甜柿基地、洋公潭村苹果桃基地、西界村冬桃基地。在建立村级扶贫产业基地的同时,扶持贫困户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发展家庭产业、庭院经济。村民免费收到果苗4万余株,肥料4百余包,并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种植庭院经济的情况实时跟踪全程进行免费技术指导。真正做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得扶持”。
在结对帮扶方面,全镇贫困户1075户,结对帮扶工作达到全覆盖,贫困户信息全部重新核对修改,贫困户动态信息调整迅速到位。
在医疗、教育等政策落实方面,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75户3357人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全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共804人,全部享受国家助学政策。
在住房保障方面,对住房困难的102户281人实施了危房改造,现已竣工82户,13户正在建设中,剩余7户正在申请公租房。洋公潭及金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也已全面完工入住,惠及贫困户49户187人。
在产业的带动下,澧源镇的许多贫困群众不仅甩掉了“穷帽子”,而且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截至2018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513.4万元,较2017年3028.8万元增加了484.6万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15元,较2017年5616元增加了899元,增长1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1元,较2017年24028元增加了2643元,增长11%。
■ 建设决定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建设是核心。
“现在日子好过了,衣食住行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就连高质量的教育都有了保障。正在修建的金海民办学校,将为我们社区提供更好、更大的发展机遇。”朱家台社区书记钟波告诉记者。
2018年,澧源镇各类建设都愈加完善。从城市建设来看,2018年该镇征地拆迁项目共13个,共需征地305亩,拆除房屋40栋,迁坟1座。目前,已完成241亩土地征收任务,签订房屋拆迁协议29户,倒房29栋。特别是在原烟厂区域的拆迁工作中,破除一切阻力,在6个月内完成了13家企业、80多住户的补偿和搬迁工作,拆除厂房6栋、办公用房2栋、私房3栋。保证了桑植县今年新引入的金海民办学校、芙蓉学校、启智学校等民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抢抓棚改机遇,加快实施文昌街棚户区改造,目前已签订协议720份,打款648户,3.54亿元。除此之外,全镇2018年通畅农村公路8条,自然村通达工程11条,窄路加宽工程1条,年底前将全部完工。
在农村环境改造方面,澧源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卫生责任分区专项整治、小区专项整治、“门前三包”、严管重罚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交通专项整治、“两声三乱”专项整治等六项专项整治活动。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城市和农村家庭文明、卫生、秩序观念,优化生活方式,营造净化绿化的家居环境和公共环境,制定了《环境卫生“五洁”家庭评比活动实施方案》,促使各村(社区)争优创先,自主加大村(社区)综合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018年,澧源镇进一步加大城镇、农村合作医疗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8年度参保任务22625人,完成年度任务19098人的118.4%;农村合作医疗缴费人数20873人,完成年度任务19057人的109.5%;医疗救助发放78人32.58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2466人,完成全年度任务数10100人的123.42%;发放农村低保金76.3万元,城镇低保金432.48万元,特困供养68人24.48万元,医疗救助32.58万元,临时救助50人次4.7万元,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当然,这一切建设都离不开财源建设。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障,澧源镇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通过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积极性;强化护税协税,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
■ 党建引领发展航向
2018年,澧源镇制定了《干部岗位责任制》《村(社区)星级党组织考核制度》《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和《澧源镇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工作制度和“一岗双责”分工责任制》等制度,明确了各村党建指导员及党建联络员,严格按照班子成员抓党建“一岗双责”工作职责要求,结合党委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和包片联系支部情况,在充分研究确定各支部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调动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班子成员抓党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
澧源镇还紧密结合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在全镇范围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通过“党员冬春训”“群众讲习所”等活动形式为载体,结合支部主题党日、中心组学习、干部夜校等,扎实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义务清扫街道、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讲党课、观看红色影片、学习禁毒知识、党费收缴等活动,进一步唤醒了党员党性意识,激发了党员参与党务政务工作积极性,有力提升了澧源镇广大党员的党员身份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了镇党委的凝聚力、向心力。
除此之外,2018年澧源镇还积极开展了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增强了干部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督促干部强化公仆意识,树立勤政务实形象。按照干部岗位责任制,从镇机关抓起,坚持每月一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实行上班签到、外出请假,并将考勤情况作为年底评选先进、民主测评的重要依据。同时,在腐败案件查处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大争之世,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激发新作为,澧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以更加持之以恒的心态,更加昂扬奋发的斗志,更加勤勉敬业的作风,团结全镇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