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2月22日

山村“蝶变”记

——桑植县利福塔镇发展纪实

建设中的利福塔镇新貌

县委书记刘卫兵(左二)来利福塔镇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云海(左一)走访贫困户

本报特约记者 唐昊

利福塔镇地处桑植县西部,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和张家界市永定区交接,距离县城11公里,是桑植县的西大门。全镇辖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辖赤溪、青龙、杨仕坪、官庄、金家台、凤栖、莲花垭、郭家台、利福塔居委会、舒家坪、白龙、岩板、三岔溪14个行政村(居),185个村(居)小组,7581户,总人口21745人。该镇境内风景优美,是张家界西线旅游的核心景区之一,拥有“亚洲第一溶洞”的九天洞,被誉为“小天子山”的峰峦溪,以及苦竹河土家古镇等风景名胜,每年自发来到利福塔休闲度假的人达20万人次。

现在的利福塔镇,已经彻底“改头换面”。 人均收入8020元/年,较五年前增长了263%,贫困发生率由最开始的26%,下降到2.9%。不仅如此,全镇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变水”记

十二月严冬,记者来到利福塔镇政府,发现政府院子里有一口荒废的水井,岁月感很强,出于好奇,便询问了这口井的由来。

镇党委书记廖华告诉记者,这口井从他2012年刚到利福塔镇工作时,就已经在这里了,那时候,这口井能管政府和附近几十户居民的日常用水,不过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了自来水管道,都能喝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其实,利福塔镇缺水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2000年开始,当地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安全饮水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库容8万方的蓄水坝和日产2000吨的水厂投入使用,全镇14个村已完成了入户改造,全镇1.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因发展生产需要,该水厂目前已经不能满足全镇人民用水需求,利福塔镇党委政府于2018年规划建设日产2000吨的二期水厂项目,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记者在集镇上看到,新建的集镇自来水厂建设如火如荼,贯通1680米的白马泉饮水隧道,完成了管道铺设及水源点建设,水厂建设和覆盖区管网铺埋基本完工,8万立方米库容蓄水坝混凝土浇筑已全部完成。同时还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全长6.8公里的河堤,初步实现了河堤的固化、美化,解决了十年一遇洪水的安全威胁。

“变收”记

随后,记者一行人驱车来到苦竹河村。初入苦竹河村,颇有几分旅游胜地的味道,九天洞外车来车往,前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过去的苦竹河村地处偏远,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而现在,由于西线旅游的核心之一九天洞在此,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原来的92户315人,到现在通过帮扶,已带动全村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32人脱贫。

来到九天洞时,64岁的田浓妹正在九天洞外打扫卫生。谈起过去的日子,田浓妹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我们家7口人,过去只能靠地里种点农作物勉强维持生计,过得十分艰难,加上现在年级大了,身体不如以往,能不饿着肚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田浓妹掏出自己的存折自豪地说道:“如今,一年的工资比以前种地的收入高多了,除了维持生计,我现在还有存款了。”

据了解,围绕桑植县委县政府就业“四个一”工程的基本思路,利福塔镇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全面对接,围绕西线旅游,带动群众就业;开展农村技能培训,促进劳务就业;发挥市场主体(企业、合作社)作用,建立订单产业。以旅游休闲服务、莓茶种植加工、葛根和商品薯种植、养蜂等农业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和庭院经济,促进、带动老百姓致富意识。

2017年以来,利福塔镇率先在苦竹河村和莲花垭村两村建立了2个养蜂合作社,培植蜜源植物油菜1000亩,紫云英300亩,黄柏300亩,发展箱蜂650箱,带动212户贫困户增加收入。组织开展了刺绣产业培训,组织发展贫困户种植商品红薯500亩,莓茶200亩,全镇葛根种植1000余亩,魔芋种植300余亩。大力发展大棚西瓜种植,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以港越育肥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完成了标准栏舍和草场建设。依托山地优势在全镇迅速发展了多名山羊养殖大户和养鸡专业户,并建成了多个生猪养殖基地。

截至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达375户,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23%。旅游业逐步复苏,年均接待游客达到27万人次,旅游收入预计可达2000万元。

(下转3版)

--> 2018-12-22 ——桑植县利福塔镇发展纪实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10250.html 1 山村“蝶变”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