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1月20日

农村经济向多元化、集约化 农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河南新乡农村致富现象研究

邓宗新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要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标明确、时间紧迫、使命崇高。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导思想,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然而,河南新乡走在了全国前列,绝大部分地区提前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脱贫攻坚任务。他们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呢?在金秋九月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河南新乡市一探究竟。

——基本情况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北依太行山脉,属山地丘陵地带;南临黄河、海河,为黄河冲积扇平原;西连煤城焦作;东接油城濮阳,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2017年全市总人口615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9元。

在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到新乡县的刘庄村和辉县市的裴寨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这是两类不同地域,农村脱贫致富的代表。刘庄村属平原地区农村致富的典范,而裴寨村则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村脱贫的新星。他们的经验对农村脱贫致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刘庄村解放前也很贫穷,村民以打短工为生。解放后在原支书史来贺的带领下,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跟风,不盲目搞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村民表决,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实行农工商多元化发展模式,让村民走正道,走上致富路。从生产汽车小喇叭起家,尝到了“无工不富”的甜头,上个世纪80年代开办机械厂等十几个小厂,产值达到200多万元。1986年成立了河南新乡华星制药厂,经过4期改造,成为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维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药厂进入全国医药销售排行前百名。2009年全村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上交税金5亿元。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全村374户、1794人全部住进了户均472平米的第三期新别墅。村民看病住院、上学读书不要钱,享受每天供应鲜牛奶,每周供应鲜猪肉等30多项福利,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村。

裴寨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贫困村,十年九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一盆水洗脸洗脚牲口喝。山高路险、土地贫瘠、生活十分艰难,下山看病走着去,兜里拿不出十块钱。2005年全村一致请求从大山里走出去的裴春亮当村委主任。从此,全村人在这位民营企业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最美村官”、春江集团董事长的带领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开展农村集约化经营转型的实践。同时,裴春亮个人自掏腰包,共出资1.83亿元,为全村人修建了两层公寓,打了饮水深井,修建了2公里拦洪蓄水水库,建立宝泉花园社区,修建了锦鲤养殖基地,拆除村里原有的农舍,发展温室大棚,探索建立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开展乡村旅游生态经济和电商经济。以土地折价入股,将春江集团股份分给村民,家家有股份,年年有分红。现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7000多元,实现了全村人稳定脱贫。裴春亮也多次受到了习近平等多位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现象分析

新乡农村致富现象有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走集体经济的路子。支部坚强,领导有力,道路正确,机制科学。能有效积累农村有限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发挥了社会主义所有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现财富稳定增长,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是有好的带头人,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刘庄村和裴寨村都有一位道德素养高,致富能力强,善于学习,敢挑重担,勇于奉献的带头人、领路人。不仅不拿村里的钱,还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钱,扑下身子,一心一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改变农民落后思想和农村落后面貌。

三是因地制宜,产业带动。能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找准脱贫致富路子。采取农工商多元化、农业生产集约化、项目引领、产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产品销售顺畅的良性循环。

——转型探讨

虽然我国现阶段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但从农业结构和生产规模看,仍然属于农业大国,而不是农业强国。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不稳定,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很多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农业生产还是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任务艰巨。因病、因学、因老、因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小农经济也叫“个体农业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依靠自身劳动,满足自身消费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具有分散、封闭、落后、脆弱、保守的特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当然也包括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那么,现阶段小农经济的转型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不仅事关贫困农民的脱贫,也事关我国农业强国的建设。

围绕农村、农业、农民三个要素,破解转型路径,需要多方施策:

一是农村体制转换,农村土地流转是关键。建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体制,就是在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一分为二。采取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的方式,完成土地合法流转,达到土地统一管理,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型。

二是农业机制转换,农业生产力提高是重点。通过土地的流转管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土壤的特点,科学、合理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品种、数量、密度,通过专业团队,采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等现代化生产模式,生产出优质、高产、环保的经济作物,并开展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农民身份转换,实现农民增收是核心。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让,农民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保障。通过加强对农民专业技能和农业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生产和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实现农民工人化的身份转型,获得工资报酬,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体系,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彻底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总体目标。

——借鉴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乡农村致富经验对我们张家界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我市位于澧水中上游,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气候,空气清新、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应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并且拥有张家界景区这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只要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顺应时代潮流,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上大有可为。

一是改革土地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梯级开发。

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全新的土地经营模式和有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集中有效利用好山林、田地、水源等农业生产资源,按照适应性原则和气候、海拔、土壤、水域特点,科学合理选择种植项目和养殖品种,实现农业产出品种的高中低梯级开发,打造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经济圈。

二是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开发。

小农经济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落后生产方式,过去对调动农民生产热情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建立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则需要将小农经济改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我市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开发等企业市场产出导向,大力发展药材、茶叶(莓茶)、烟叶、贡米、黄桃、大鲵、湘西黄牛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分化明确的种植和养殖产业园,逐步达到以色列农业工厂化、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产品档次,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改进农业营销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特色开发。

摒弃“在农只能言农”思想,引入多元化农业营销观念,通过互联网+农业+文化元素,进一步优化农业营销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特色开发。在巩固现有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上,稳定“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农业消费人群,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拓展“下马养花”式的体验农业消费人群比重,探索培育推出定点农业、体验农业、健康农业、养生农业等农业营销新品种,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精神、健康需求。

综上所述,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的。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

--> 2018-11-20 ——河南新乡农村致富现象研究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8108.html 1 农村经济向多元化、集约化 农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