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治国
这是一方孕育英雄的土地,这里也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和重点县。近年来,桑植县实施“产业扶贫”战略,紧紧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健全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五年来,全县“抱团作战”发展绿色产业基地150多万亩,其中粽叶、烟叶、白茶、蜂蜜、大鲵、萝卜等生态产品享誉全国,以资源合作、基地带动、园区带动、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产品购买6种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近4万贫困人口脱贫。
“一县一品”,着力打造“桑植白茶”主导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3.8万亩发展到6.1万亩,发展茶叶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120余家,产量1500吨,综合总产值1.8亿元,带动建档立卡户6157户20735人。今年,桑植县整合利用省级重点产业、雨花区产业帮扶资金共2580万元。从基地建设、加工产能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加强培育与建设,年度新增种植面积4770亩,茶叶白毛茶初加工基地4个。以奖补方式合理配备加工产能,完善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精制产能、建立片区白毛茶加工中心及村白毛茶加工厂,通过策划、包装及宣传把桑植白茶打造成湖南省知名茶叶品牌,实现覆盖7个乡镇、21个村、帮扶4000人以上的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标。
抓县域特色产业,做好产业发展“四个对接”。通过对接县域支柱产业、对接市场主体、对接项目和产业基地、对接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实现了蔬菜、中药材、养蜂、大鲵、烟叶等六大产业稳中有升,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据统计,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从6.4万亩发展到8.35万亩,带动建档立卡户7346户24861人。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从0.3万亩发展到2.3万亩,带动建档立卡户8000多人。蜜蜂养殖从3.55万箱发展到7.5万箱,带动建档立卡户6764户,20513人。大鲵养殖量从65.5万尾到现在122万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4户1153人。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量7万担,直接参与种烟的贫困户250户938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00多人。
产业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五道水镇五道水居委会种植青钱柳1157亩,基本覆盖了全镇所有贫困人口,规模较大、覆盖面广;官地坪镇梯市村的莓茶基地450亩,采取直接帮扶的方式,吸纳有脱贫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参与,预计今年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约3000元;走马坪白族乡走马坪村生态稻100亩,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合作社与村集体、贫困户进行股份合作,现生态稻已收割一季,预计产值达20万,村集体分红达5万元以上。
如今,桑植县粽叶、青钱柳、绞股蓝、莓茶、雪莲果、猕猴桃、高山葡萄、生态有机稻、湘西黑猪、豪猪、土鸡等特色种养业兴起,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一乡一品”产业区域格局。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家,拥有种养专业合作社474家,家庭农场373家,创建中药材、茶叶、蔬菜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4个,打造出 “桑植蜂蜜”、“桑植白茶”、“桑植萝卜” “郁澧香米”等标志品牌,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刘家坪白族乡依托革命老区的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刘家坪的红色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已经拉开帷幕,八十亩花海即将打造,与禾佳农业生态产业园有机对接,形成旅游融合,将游客“留下来”,不仅实现产业扶贫,更扩大刘家坪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发挥了“扶贫一个村,带动一个乡,辐射一个县”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