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在永定区茅岩河镇水帘洞村见到,在该村伍家湾组的一处新发展的果木园里,该区农技专家一边检查村民“一亩园经济”水果苗长势情况,一边向农户详细讲解秋冬季水果苗的管理要点,这是该区农业农村工作局送“农技快餐” 到田间地头的一个镜头。
自去年来,为了巩固全区精准扶贫成果,确保建档立卡户脱贫后有收入稳定的后续产业,永定区启动实施了“一亩园”经济发展项目,全区10900余户由区人民政府提供花椒、板栗、核桃、黄桃、凤凰李等苗木,种植面积达29000余亩,眼下正是冬季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区农业农村工作局抢抓农时,积极创新农业技术培训方式,组织专业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指导三冬农业生产,让农户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农技快餐”。
永定区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以“田间课堂”为载体,安排30余名农技专家,组成农技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以现场指点、示范、当面授技、手把手地教等形式,把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村生产第一线,直接面对农户,现场解答疑难,实践性强,现场让村民互动操作,确保群众接受快、培训效果好。培训由过去单向的理论灌输向双向分享式课堂转变,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这次农技培训是永定区今年举办的第二批次 “田间课堂”。第一批次“田间课堂”在今年春季启动,历时三个月,共培训农民12000余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24000多份,推广了水果、蔬菜的种植管理、田间测土配方施肥、农村生态种养技术、马铃薯几起垄栽培技术等一批农业新技术,为该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是建档立卡户发展后续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宁惠 通讯员 胡愿 戴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