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为获取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源、水源和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流量、顶面高度(泥位)、容重等及其变化,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警报提供依据。监测范围包括水源和固体物源区、流通段和堆集区。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在专门的调查研究单位已采用电视录像、雷达、警报器等现代化手段和普通的测量、报警设备等进行观测。群众性的简易监测,主要应用经纬仪、皮尺等工具和人的目估、判断进行,简易监测的对象与内容有:
一、物源监测
(一)形成区内松散土层堆积的分布和分布面积、体积的变化。
(二)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滑坡、崩塌的体积和近期的变形情况,观察是否有裂缝产生和裂缝宽度的变化。
(三)形成区内森林覆盖面积的增减,耕地面积的变化和水土保持的状况及效果。
(四)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及变形破坏状况。
二、水源观测
除对降雨量及其变化进行监测、预报外,主要是对地区、流域和泥石流沟内的水库、堰塘等地表水的流量、水位,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的稳定性和病害情况等进行观测。
三、活动性观测
泥石流活动性观测,主要是指在流通区观测泥石流的流速、流位(泥石流顶面高程)和计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