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0月30日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二)

李炳华

说起培养孩子感恩之心这个话题,曾有一位父亲深不以为然:小题大做!这年头,谁还指望养儿防老?孩子长大了能自己养活自己就行了,不可能要孩子怎么样……

其实这种论调就是一种毫无格局的教育思想在作祟。诚然,我们这代人早就没有了“养儿防老”的习惯性思维,但这绝对不能成为让孩子从小就拥有推脱责任拒绝担当的不良素质与素养,更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认定了被庇护被骄奢被纵容就是一种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如果这样,那么下一个袭击孩子人生的就是攀比心与虚荣心,再下一步就是怨恨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富豪子弟的成长条件,那么再下一步呢?还是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没有上锁的门》。

塞尔维亚兹拉蒂博尔的一个乡下小村庄里,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孩幼年丧父,母亲因怕女儿受委屈而拒绝再嫁,一个人抚养十几年可谓含辛茹苦了,对孩子也几乎是百依百顺。而女儿则厌恶了哲理像风景画般枯燥的、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

“妈,我走了,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女儿留下这一个字条就不辞而别了,她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考虑她的行为给母亲带来的是什么,至少她的内心深处以及她的习惯性思维决定了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把“感恩”跟她扯到一块儿,那毫无疑问是更加荒唐加荒诞了。

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妈……”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伤痕累累的心与狼狈不堪的身躯,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家。

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时把她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著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啊,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

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著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著了。

毋庸置疑,没有上锁的门,那一定是心在滴血的母爱的化身,家,永远是爱与希望的摇篮。可这悲剧的诞生,十年的梦魇之痛,又责在何方呢?

如果说孩子的人生悲剧源于她的“没有思想,浑无感恩心”,那么我们需要探究的事孩子拥有这样劣质的思想与素养的根源又在何方?当然在她的成长监护人,也就是那个无微不至面面俱到宁可自己遍体鳞伤也不忍让孩子淋一滴雨的母亲。

教育与爱内涵不同,智慧与理性伴随格局而生。人生的格局源自于成长的格局;成长的格局源自于教育思想的格局。

--> 2018-10-30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7123.html 1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