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子
人到老年,理财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晚年生活的质量。所以,我一向对理财非常重视。我这几年一直为自己的“晚年生活”设计理财方案,并且一直不断实践。
我退休后每月的工资有3600多元,加上老伴的工资,总共有6000元左右。每月家庭各项支出在3000元左右,我俩实际上每月仅有3000元的“余头”。如何利用这3000元的“余头”来“谋划”我们的晚年生活?我和老伴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后来,在朋友们和晚辈们的建议下,我俩制定了“晚年理财方案”——“兵分三路,分路出击”。
投资保障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于多种原因,我和老伴一直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这使我们心里很是担心:万一我俩在生活中发生什么意外,势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支出,那时,不但自己的积蓄不够支出,还给我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影响。另外,人到老年,难免生个大病小灾什么的,不参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心里还真就没底。尤其是我们发现,社保医疗保障很有限,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和限额内支付医疗费,难以应付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于是,我们决定:先买各种保险,给我们的晚年生活砌一个稳固的“经济碉堡”。我们先后参加和购买了定期寿险及附加意外险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保障额在60万元左右,分10年缴费,每年我们支出保费1万元左右。每个月支出1000元,这对于我们来说,经济压力还不是很大。买到了各种保险,我和老伴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投资婚房金。我和老伴有三个儿子,前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第三个儿子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两年。现在的年轻人手头积蓄都少,且开支较大,没有父母“贴”点,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就拿我的第三个儿子来说,参加工作后,月工资不足3000元。以后他还要结婚、买房子,花费应该是很大的。我粗略算了一下:预计儿子三年后成家,届时,他的婚宴费用、购房首期款及装修款就得45万元左右。这笔钱,靠他自己攒,那是肯定的,我们做父母的,也力所能及多少帮点。于是,我和老伴精心谋划了儿子的婚房金理财计划。我们购买了部分“钱景”看好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5—7年后投资本利就可以达到45万元左右。这笔帐算完后,我和老伴都长长地舒了口气——全家最重的“负担”实现“减负”了。
投资养老金。我和老伴虽然购买了几种保险,但是如何利用有限的退休金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尤其是我和老伴早早设计了晚年生活——旅游、探亲、收藏、采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内容都需要“经济支撑”。而且通货膨胀的趋势日益显现,我们的那点退休金经常捉襟见肘。为了不使我们的晚年生活受到影响,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我和老伴对家庭的全部收入进行了有效的“排列组合”:家庭的一部分收入用来活期存款,使之成为“家庭预备金”;一部分投资于电子记账式国债;一部分也就每月的实际盈余部分,参加工商银行的基金定投计划。专业人士为我们算了一笔帐,我们这样多渠道投资,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在5%左右,几年后,完全可以筹够我和老伴晚年生活所需的养老金。等几年后,我们再将上述这几种“养老金理财组合”方式进行“随机应变”,投资到低风险的货币型基金和凭证式国债,防止资金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现在,我和老伴每天都活得很“轻松”,因为我们为孩子和我们的晚年备下了充足的“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