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0月27日

产业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

——武陵源区农业农村工作局产业扶贫发展侧记

武陵源城区全景 子元 摄

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一角

天子山剁辣椒原料基地

中湖乡五号山谷乡村民宿

本报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李祥富

深秋的武陵源色彩斑斓。走进武陵源乡间田野,空气清新,山花烂漫,绿水、青山、美丽田园,特色民宿等,一幅幅乡村水墨画映入眼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产业。近年来,武陵源区以其独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大力实施产业扶贫,2016年武陵源区率先在全省实现整区脱贫。

如今的武陵源区,顺应张家界“三星拱月、全域旅游”大格局战略,抓住时代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委托帮扶和直接帮扶的方式,让全区建挡立卡贫困人口1587户5158人共享产业发展收益,完成了帮扶脱贫一批、脱贫巩固一批、跟踪服务一批“三个一批”脱贫攻坚任务。

■ 产业发展品牌化 激活产业扶贫活力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政府有好政策,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内,来自文风村的田涛告诉记者,现在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我已经种葛7年了,每年有2-3万块钱,比到外面打零工强多了。”今年52岁的张光春是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的巩固脱贫户,她告诉记者,当初受到大家的影响来合作社种葛,现在全家都在种植葛根,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武陵源区按照“十企(社)帮十村”的工作目标,在索溪峪街道、天子山街道、协合乡、中湖乡分别培育了“土家织锦、天子山剁辣椒、湘阿妹菜葛、鱼泉贡米”4个“一乡一业”重点扶贫产业。其中湘阿妹菜葛、天子山剁辣椒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重点扶贫产业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联动发展模式,集“产+销”于一体,初步实现了与“全域旅游”的有机对接。通过“四跟四走”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区级统筹、乡镇主导、产权到村、收益到户”的新路子。截至2018年10月,武陵源区重点扶贫产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利益链接的贫困人口达100%,技能培训覆盖贫困户比例达85%,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的覆盖率达100%,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在贫困村的覆盖率达85%,达到了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双重受益、合作共赢的目标,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加强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打造“旅游+”扶贫模式

“五号山谷的荷塘区,以前是我们家的老屋,一直没人居住,后来通过重新修复,委托五号山谷统一经营,通过入股方式,每年可带来收入十几万元。”武陵源区中湖乡野溪铺居委会陈新顺高兴地说。

五号山谷民宿负责人陈玉林告诉记者,五号山谷开创了一个模式——乡亲以房屋入股,所得收入以分成方式惠及周边乡亲,同时还给他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五号山谷从一个寂静的小山谷问鼎全球十大“必睡”民宿,接待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前来度假休闲,带动了周边2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正引领着武陵源民宿及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武陵源区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集中连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项目,重点建设了协合杨家坪、李家岗、龙尾巴美丽乡村,天子山泗南峪生态养生村、中湖野鸡铺科考探险村、张家界农家乐体验村、黄家坪生态养老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同时,武陵源区还建设了禾田居省级休闲农业产业园和青龙垭桃花溪区级生态农业产业园。建成了“袁家界有机稻(空中田园)、黄龙洞生态广场、黄家坪采茶、天子山“金毛猴红茶”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观光农园,启动了武陵源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

■盘活集体经济 让村集体户户增收

随着产业扶贫模式的创新,各村集体经济相应得到盘活,武陵源区因地制宜,通过出租或入股等多种形式,让集体经济惠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户户增收!

位于黄龙洞景区的黄龙路居委会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摊位、河洲、广告位、场地出租等,年收入达394万元;袁家界居委会、天子山居委会通过盘活景区景点的各类摊位,年收入分别达284万元、112万元;龙尾巴居委会通过出租照相点、停车场、林场、茶园、摊位、餐馆等,年收入达72.6万元。

同时,插旗峪村利用村属闲置空地,修建生态农庄,向企业出租,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檀木岗村筹集资金修建旅游客栈,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黄河村在天子山街道修建天子山客栈,年收入5万元;青龙垭村与紫薇公司合作建成紫薇农家乐山庄,聘请职业经纪人团队负责经营管理,年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

在协合村、李家岗村、黄家坪村、插旗峪村,这里的农户也相应与张家界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菜葛土地流转协议,通过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每年每个村返产业分红资金3万元;与此同时,天子山黄河村与天子山剁辣椒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公司每年辣椒产业分红资金3万元;中湖乡7个村与鱼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鱼泉贡米产业发展协议,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鱼泉贡米4400亩,由公司统一生产销售,村级组织提取利润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30万元。双文村为水厂提供服务,每年收取4万元取水服务费;天子山居委会与迈湘公司签订管理服务合同,每年为集体增收10万元。

截至2018年9月底,武陵源区33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4万元以下仅有1个村居,4—10万元的11个村居,10—50万元的13个村居,50万元以上的8个村居。

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产业扶贫的故事。一个个项目的对接以及一户户农家的笑容,都是对产业扶贫发展最真实的肯定。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未来,武陵源区将进一步实施精准产业、精准项目、精准培训,突出产业扶贫重点,加快休闲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谱写产业扶贫新篇章。

--> 2018-10-27 ——武陵源区农业农村工作局产业扶贫发展侧记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7041.html 1 产业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