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基
编者按:天子山是张家界主要景区之一,群峰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群峰之上奇树异木苍劲横天,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盛誉。天子山更有许多美丽悲壮、催人泪下的传说,譬如古代的土家族人物覃忽、向天子。近期特连续三期推出朱宏基的长篇小说《天子山传奇》节选,以飨读者。
第四十回 梁婷婉据理陈词 天宁城百姓欢庆
且说梁婷婉听说父亲呼唤,虽然心中有些不安,但还是急忙前往厅房。
梁婷婉来到厅房,见父亲正在厅房里左右踱步,显得非常焦急。
梁忠祖一见梁婷婉,急急说道:“女儿啊,有件事情不好。”接着,他说出了那件“不好”之事。
原来,朝廷派了一位差官,日夜兼程,今天一早赶到天宁府。差官持兵符前来。差官说了,朝廷与西戎国的战事吃紧,所以,要梁忠祖将守城所有将士,交给巫从海率领,西去参战。
梁婷婉一听,父亲不是询问昨晚之事,心中坦然下来。
梁忠祖继续说道:“朝廷差官持有兵符,为父的不得不将守城一万将士交出。将士一去,城中剩下的只有那些文官幕僚,城池何守?光用老百姓守城,肯定不行。我刚才召集文官幕僚商量,他们面面相觑,毫无主张。现在,城中唯有女儿你招募的两百女兵,可以征战。但是,区区两百女兵,怎么能与覃家军抗衡?为父的想过,弃城而走,可是如果那样,于上对不起朝廷,于下愧对老百姓。所以,只有守住城池。唤女儿前来,是想问问,守住城池,女儿有无良策?”
梁婷婉似略沉思,然后说道:“父亲,若要保住城池,孩儿倒是有一个办法。”
梁忠祖一听此言,急切问道:“什么办法,快快说与为父听听。”
梁婷婉说:“父亲,孩儿说的如有不妥,请父亲不要责怪。”梁忠祖道:“为父的现在无法可施,你想办法,为父求之不得,哪能责怪。就是有点不妥,可以再行商量。”
梁婷婉鼓足勇气,准备说了,刚想开言,脸却红了起来。稍停一会,梁婷婉低头含羞说道:“父亲,可不可以这样,将女儿嫁给覃忽,梁家与覃家军结为秦晋之好,城池岂不是保住了嘛。”说到这儿,梁婷婉抬起头,再次鼓起勇气,看着父亲,意切求准。
梁忠祖听了女儿之话,不禁一愣,须臾方才开言:“我儿,此法确实不妥。战事拟应刀兵相见,哪有嫁女求和的道理。”
梁婷婉说道:“父亲,听儿一语。其实,联姻求和,从古有之。汉朝的‘昭君和番’,代代传为佳话。”
梁忠祖说:“梁家三代为官。你是当朝封疆大吏之女,岂能出嫁求和?”
梁婷婉辩道:“自古以来,不少朝代,都有皇族公主、王公大臣之女,出嫁求和,我为什么不能?”
梁忠祖说道:“那是为了邦邻之间平息战争,以利和平相处而联姻的。”
梁婷婉说:“为了平息战争,嫁给胡人都可以。我嫁给覃忽,也是为了平息战争。覃忽还是华夏民族,为什么不可以嫁给他呢?”
梁忠祖不语。
这时,梁婷婉说了:“父亲,那次师父送我回来,临别之时,赐我一句偈语,父亲还记得吗?”
梁忠祖说道:“记得,那偈语是,你‘遇箭而缘’。所以,为父的将那支从天而降的神箭交你收藏。”
梁婷婉说:“那支箭,您给了我,我很感谢父亲。父亲可否知道,这支箭是谁的吗?”
梁忠祖说道:“此箭自天而降,为父的怎能知道箭是谁的。”
梁婷婉说:“父亲啊,这支箭就是覃忽的。”
说到这里,梁婷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昨晚之事,原原本本告诉了父亲。只是没有提及玄尊星君说覃忽可做皇帝一事,因为那会惹出“大逆不道”的罪名,引来“杀身之祸”。
梁忠祖听完梁婷婉所述情况,半响没有说话,但他心中却在想:覃忽这个人,原来听说了,这次在战场上,又见过两次,确实非等闲人物,武艺超群,相貌出众,可配女儿。
梁忠祖是个开明之人,女儿昨夜之举,虽然事先没有告诉自己,但是事出有因,且无谬误。自己干脆成全他们,这既遂了女儿之愿,也应了黎山老母的偈语,又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想到这里,梁忠祖说道:“女儿,你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为父的就依了你。这覃忽,为父也看得起他。这样吧,你把他叫到我这儿来。”
梁婷婉一听此言,大喜过望,她躬下身来,向父亲深深道了一个万福,说道:“父亲,女儿我,并代覃忽感谢您了。”
梁婷婉回到闺房,唤来覃忽,将他打扮一番,然后要他去见父亲。
覃忽见到梁忠祖,躬身请安,彬彬有礼,态度虔诚。
老少二人,谈了两个时辰。梁忠祖所问,覃忽对答如流。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覃忽无一不晓。谈论起来,头头是道,字字珠玑,滔滔不绝。梁忠祖博学多才,也未能难倒覃忽。
覃忽本来生得就很漂亮,今天经过梁婷婉一番刻意打扮,就更显得气度不凡,英姿勃发。前次,战场之上,看不仔细,现在近在咫尺,梁忠祖看得分明,心中十分欢喜。
梁忠祖想,覃忽文武双全,人品出众,招他为婿,不辱门庭,不屈女儿。于是,覃忽与梁婷婉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是覃忽出营探访的第三天。
天宁府内,一派喜气洋洋气氛。梁忠祖一面派人,为女儿筹办婚礼;一面亲自撰拟奏文,准备呈报朝廷,奏说覃家军业已安抚;申述覃家军举义是为了匡扶正义,惩办贪官,不反朝廷;奏请朝廷不究其举义之咎。奏文中,保举覃忽为骠骑大将军。不过最后一事,梁忠祖此时没有告诉覃忽,他想将来给爱婿一个惊喜。
时近中午,守城的老百姓来报,说是覃家军正在架设云梯,即将攻城,情况紧急,请节度使大人快想办法。
梁忠祖一听,大惑不解,急召覃忽。
覃忽到来,匆匆见礼,然后问道:“泰山急召小生前来,不知有何重要之事?”
梁忠祖说了原委。
覃忽听了一惊,诧异道:“怎么会这样呢!我出营时,给军师等人交代清楚了,一切行动,等我回营再说。这攻城的,会不会不是覃家军。泰山大人,我现在就去看个究竟。”
覃忽跑上城墙,一看,架设云梯的,果然是覃家军。
原来,几天来,覃忽没有音信,这可急坏了覃雄。今天一早,覃雄赶到中军帐,正好,江彪、田明都在。覃雄急急对二人说:“我们今天必须攻打天宁城。”田明问道:“大哥,这是为什么?”覃雄说道:“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田明说:“这第三天还才开始,大哥您不要急。”覃雄说:“我怎么不急,三天了,没有任何消息。覃忽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按他的本事,这种探访军情,一天就够了。可是,至今他都没有回营,也没有信息传出,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这个可能性很大。所以,我们必须攻城,前去救他。”
江彪说道:“我看,还是遵照我王叔的旨意,等他回来,再行攻城为妥。”
覃雄道:“你们不同意,我就自己起兵攻城。”
覃雄在师兄弟之中,年纪最大,且是覃家族房里的长兄,所以,他所带的两千人马,除了覃忽,其他人谁都指挥不动,只听覃雄自己调遣。覃雄不听江彪、田明劝阻,率兵架起云梯,准备攻城。
覃忽仔细一看,攻城的是覃雄所率兵马,便大声喊道:“覃雄大哥,不要攻城,将全部兵马撤回去。”
覃雄这才看到:覃忽站在城头,身着华服,不知何故,却非夜行打扮。但见覃忽安然无恙,也就放心了,于是,他随即将兵马撤了下去。
覃忽回到府中,向梁忠祖说明了情况,然后说道:“泰山大人,小生想今天回营,以免引起误会,望恩准。”
梁忠祖道:“贤婿当回。记住,再过三天,乃是黄道吉日,为父将为你与婷婉完婚。”
覃忽回到营中,诸将得知,齐聚前来,彼此相见,众人欢喜。
覃忽向大家说明了情况。
覃雄问道:“照你这么说,今后就不打仗了?”
覃忽说道:“是的,不打仗了。大家知道,天宁府的这个节度使,是个清官。我与节度使大人谈了很多。节度使说了,当今皇帝,还算清明,只是贪官太多,一时法难治众。他讲了,反对贪官污吏,有很多办法,不一定要起兵举义。这几天来,我深思慎虑:我们举义,已经三年。这三年,我们惩办了不少贪官。但是,三年里,我军阵亡的将士,却是那些贪官的几百倍。这些将士,有的是我们的师兄弟,有的是贫苦出身的乡民,都是好人啊!他们阵亡,是我几年来心痛的一件事。既然反对贪官污吏,有其他办法,为什么非得采用起兵,却又伤亡好人的办法呢?”覃忽说到几年来将士的伤亡,不少将领想起自己阵亡的亲人,不禁暗中垂泪。一时帐中戚静,大家沉默了。
征战三年,惧已疲乏,主帅言息战,众人何不从?有的还打了一个小算盘:如果因此能做官,那也是件好事。
双方息战,城内百姓闻知,奔走相告,举城欢庆,众人称颂梁忠祖的功德。
覃家军仍然驻扎在天宁城外。城内市民,箪食壶浆,前来营中犒赏。但见,十里长营,军民同乐。欢呼之声,络绎不绝。
这天傍晚,覃雄来到覃忽营中,拿出一块玉佩,说道:“兄弟,这婚姻大事,按习俗,男方是应该有聘礼的。三年来,我们在外征战,我知道你分文不取,两袖清风。为兄的有一块佛像玉佩,是我们临出征前,我母亲给我的,以保佑我平安。这块玉佩,现在给你。你好用作聘礼。”
覃忽说:“谢谢大哥了。不过不用你的玉佩,因为我有一件无价之宝,可作聘礼。”
这无价之宝,后来于梁婷婉起了大用。
无价之宝何许物也?梁婷婉与覃忽的婚事又是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