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世秀 通讯员 吴祎琪 唐丽君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工作,则是这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环。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今年,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之年、见效之年和决胜之年。三年来,慈利县人民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战役中成绩如何?他们又是如何提高执行效率、破解执行难题的呢?
攻坚克难 新案旧案逐一击破
今年4月,“老赖”陈某的家人主动将28000元案款汇入慈利县人民法院执行款专户,慈利法院依法将被拘留的陈某提前解拘,19年的“骨头案”圆满执结。
这起“骨头案”发生在1998年,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不仅不肯主动履行法定义务,还玩起了失踪,也没在名下留下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
19年来,慈利县人民法院始终不放弃对该案的执行,每半年采取一次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的措施。今年,执行法官根据举报线索找到了正在洗车的被执行人,在耐心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了强制措施——依法拘留15日,被执行人及其家人这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配合达成执行和解。
9月10日,慈利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该县今年首例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被提起公诉的“拒执罪”案件。
“被告人杨某某对法院的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经审理,法院当庭宣判:被告人杨某某犯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为进一步加强执行攻坚宣传力度,慈利县人民法院在9月20日召开的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上,又对这起“拒执罪”案件进行了通报。
对受理的执行案件,无论是旧案还是新案,慈利县人民法院均全力以赴,采取不同的措施去执行。2016年1月1日至今年9月18日,慈利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630件(含旧案),执结3492件,结案率96.2%,执行到位金额37494.2万元。
协同作战 执行活动常态化
5月18日、21日两天,慈利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先勇与相关院领导、执行业务骨干利用该院的执行工作调度会,一起为该院还未执结的327件案件一件件“把脉会诊”,为每个执行案件量身打造执行策略。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对此,慈利县高度重视。5月17日,慈利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慈利县开展<决胜执行难战役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钟佳君任组长,法、检、公三长为副组长的“决胜执行难”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宣传部、国土、住建、城管、交通、税务、食药工质局等2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作为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主力军,慈利县人民法院更是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院长坐镇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局局长带队执行,各相关部门勠力同心,攻坚克难。
执行战役打响之后,慈利县人民法院按照“执行人员编制数占法院在编人员比例不应低于15%”的要求,迅速完成了执行人员和员额法官的补充和调配。全院执行干警中有固定工作人员23人,4月20日后又抽调6名干警加强执行力量,成立5个执行工作小组;并为工作小组配备了2台执行指挥车、8台执行单兵系统、14台执法记录仪;还从院行政经费中列出90万元执行专项经费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实现了与上级法院连线和视频远程执行指挥。
为确保打赢执行攻坚战,慈利县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终本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执行指挥中心工作制度》等九个制度和工作方案。
严字当头 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
4月28日,慈利县人民法院联合该县电视台拍摄制作的《执行曝光台》栏目首播,公开曝光38名失信被执行人。6月,该院通过媒体再次曝光40名老赖。
对拒执案件,慈利县人民法院及时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跟进报道,进行法治宣传,努力做到“判处一案,震慑一批,教育一片”。
6月26日,慈利县人民法院联合公安、交警、卫生等部门百余人,在苗市镇成功执结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执行过程中,阻挠执行的满某、周某等三人被法警依法强制带离现场。
8月25日,慈利县人民法院首次利用“执行天眼”系统,将长期故意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高某成功抓获,经过司法拘留等措施后,顺利将10余件系列案全部执结,结案标的30余万元。
……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针对被执行人的各种规避执行行为,慈利县人民法院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特点,加大了失信惩戒力度,强有力地打击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犯罪。
今年3月以来,已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线索6案7人,立案侦查4案5人,以拒执犯判处有期徒刑1人;拘留30人次,纳入失信名单320人,曝光78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134人,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12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