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晓辉 通讯员 向进
近几年来,该院年受理案件达6000余件,为打击犯罪、调处各类民事行政关系、服务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坚强的职能作用,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院司法警察工作、立案窗口建设两项工作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并先后荣获全省文明单位、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信访文明接待窗口、全省治理暴力抗法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全省案件质量先进单位、全市优秀人民法院等荣誉称号。
■ 服务大局 保障有力
近年来,永定区法院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作用,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工作机制,在依法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永定区作为我市的中心城区,市内重点项目多,矛盾纠纷也多。永定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将服务重心向重点项目倾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全力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助力永定区转型升级。
该院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经济建设作用。先后妥善化解了武汉某有限公司与中铁某局、南京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积极参与黔张常铁路阳湖坪段、教字垭段项目部与当地村民土地征收协调,依法审理大连龙江置业有限公司与张家界七星山旅游有限公司的决议权撤销纠纷,有效助推区域经济迸发活力。
配合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后配合21个项目指挥部与1700余户被拆迁户签订腾房让地协议,有力推进武陵山大道、沙堤大道、旅游职业学校扩建、张罗公路周边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依法反腐,审结职务犯罪案件28件28人,慈利县原县长李某、桑植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某等分别受到法律惩处。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全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4月18日,全市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件涉黑案件在该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发挥司法监督作用,为百姓撑腰做主。审结民商事案件3602件,同比上升18.9%。妥善化解涉及发展领域的矛盾纠纷,建立中小企业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审结合同、土地权属、无因管理等案件2491件。主动沟通、积极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
■ 攻坚克难 巧提质效
永定区法院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执行工作质效的抓手,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在司法程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加大审判执行工作力度,积极构建破解执行难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满足了群众司法需求,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通道化解“立案送达难”。设置立案排号、叫号,规范立案秩序。
加强速调速裁功能,精心打造2个速裁审理团队,专项审理案情简单、涉案标的不大的民商事案件,仅2017年全年办案1280件,与上年同比增加1890件。
在全省法院率先实行送达事务外包,实现裁判文书的专递速运、当天收送。
新举措缓解“诉讼难”。充分发挥“巡回办案车”的便利,减少群众诉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先后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传132场次,旁听群众1.6万人次。人民法庭坚持“假日法庭”、“午间法庭”等便民审判方式,办结各类案件1399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76.3万元,予以司法救助21万元。
新机制解决“执行难”。在全省法院率先推行“三介入、四到位、五一律”执行机制,推进执行警务保障改革。率先在全省以区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开展“决胜执行难战役”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全区“决胜执行难战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这一措施得到最高院全国推荐。采取挂图作战、每周约谈的方式,对执行工作数据和第三方评估体系完成情况建立对比模块,进行实时分析。坚持“五一律”制裁措施,启用“执行天眼”,与公安协作实施临时控制措施,对玩“躲猫猫”被执行人进行查找控制。执行案款全部纳入“一案一账号”管理,确保及时兑现。开展“亮剑行动”“合围行动”“冲锋行动”“攻坚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共曝光失信人员68名,纳入失信人员名单126人,限制高消费1537人,罚款3人,拘留70人,交由公安临控29人次,采取冻结、扣划措施850件次,网络拍卖5件380余万元。全力打击拒执犯罪,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罪案件11件,立案3件4人,刑事拘留2人。6月25日,全市法院“决胜执行难战役”专项活动打击“拒执罪”第一案在该院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邀请部分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相关成员单位配合打击拒执犯罪、落实联合信用惩戒措施情况进行督查。三年来,执结各类案件5150件,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同比提升9.46%。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900多名。
■ 智慧法院 助力改革
永定区法院以推动“数字法院、智慧司法”建设为抓手,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按照湖南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要求,投入200余万元资金,打造具有庭审监控、视频直播功能的行数字化科技法庭。推进电子档案、电子卷宗扫描工作,完成8305件刑事案件档案目录检索录入,扫描上传电子卷宗1806件,开展网络庭审直播53件,“大数据”智能服务建设得到加强。为保障庭审效率,缩短庭审时间,如实记录庭审全过程,消除因书记员效率导致庭审被打断问题。2018年,该院与科技公司合作,在全省基层法院率先试点推进“智能语音同步转换文字系统”。
开启“办案智能辅助”,开发民事审判“三分九步法”办案规程软件。简化案件流转环节,提高审判效率,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11天,提速14.8%。
推进“审判信息化”,整合网络终端,打造执行指挥中心、警务指挥中心、信息集控中心、视频会议、案例推演系统“五合一”平台。试行司法网络拍卖,在淘宝平台完成首次司法网拍,总成交额130万元。
实现“旅游全服务”。推行旅游速裁法庭法官在景区景点巡回值班,全国首创“在途速裁APP”软件,该院提出旅游纠纷“在点服务、在线办理、在途解决”理念变为现实。注重延伸旅游服务,对13家旅游企业、260多名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法律宣传和法治教育。旅游速裁法庭庭长顾霞被评为全省法院市州办案先进个人。
■ 队伍建设 精准发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年来,永定区法院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强化防腐教育,组织干警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等40多场次。
为促进法院审判事业发展,提高法官法律素养和理论水平,2018年4月10日,该院与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学术研讨”三个基地。
用规范管理提升效能。积极落实法官员额制和人员分类管理,在案件剧增的情况下,保持了结案效率、案件质量总体不下降,为全市法院司法绩效跃升全省第一打下坚实基础。近三年来,该院受理案件数从2016年的6053件增长至2017年的6805件,今年截至9月15日已受理各类案件5997件,年均增长近15%。在案件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结案率从2017年的80.81%增长至今年前三个季度的81.36%。向延忠同志被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
积极争创“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加强人文关怀,建成警务技训、体能锻炼、心理疏导、文艺演练、自助食堂等多功能的“职工之家”,引导干警加强锻炼,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健康。组建8个兴趣小组,开展登山、游泳、舞蹈、球类等工会活动46次。
丰富多彩的法院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永定区法院获得全市法院优秀工会称号,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全省基层法院代表在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