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青少年白族文化传承工程则将白族仗鼓舞、九子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课间操而传承、推广,还举办了“白族刺绣”培训班等,为梭子丘白族文化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扶贫带热旅游,让村民走上脱贫 “快车道”
“不用去大理,梭子丘让你感受纯正的白族风情。”一条网络宣传语,让这里成为周边游客向往的“小大理”。名头渐响的梭子丘,年接待游客近2万人。这个昔日暮气沉沉的偏远山村,摇身变成颇具魅力的乡村旅游景点。
人气有了,游客来了,这颗“深山明珠”亮起来了。“以前尽往外跑,现在都想回来。”在广东工作的谷湘玉,也结束打工生涯,回村里办起了梭子丘白族大酒店。
目前,张家界大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梭子丘村白族风情老街的商体支撑,已带动社会民间资本投入800多万元,建成梭子丘白族大酒店、主题客栈、老街白族旅社、五龙湖旅游度假山庄、梭子丘夜市、蝴蝶泉铁板烧、白族旅游餐厅、白族茶馆、吉祥玉石工作坊、老街纯米酒坊、家家红大型超市、白族刺绣、电子商务平台等旅游服务商体,“幸福家园”商住房、酒吧、KTV、众扶众帮马洪垭旅游文化田园综合体、张家界梭子丘农耕文化艺术体验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中或者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靠着风情街的餐饮,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斗元的1800只鸡不愁销路,“每只鸡70元,全部卖了有十几万的收入呢。”有着一手腌制咸鸭蛋好手艺的他,还趁机打造出“梭子丘咸鸭蛋”这一农产品品牌。
“我们一定会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用好‘人’之智,给在外人士回村创业创造最好的条件,让梭子丘真正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叶峰说,未来,梭子丘还将启动垂钓区、拓展区、观光区、度假区等建设,着力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民俗、探险等元素于一体的白族文化旅游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