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鑫 见习记者 王妍
杨家界,位于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北邻天子山,东靠袁家界,西接中湖乡,南连黄石寨,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继张家界(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之后,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的新发现。总面积约3400公顷,景区内包含世界独一无二的张家界地貌“峰墙”奇观。如何让游客更便捷地到达杨家界游览观赏,形成核心景区各景点间交通连接的闭环,提升核心景区便捷游览、快进快出的能力?杨家界索道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一条索道所发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建设杨家界索道,是核心景区发展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核心景区武陵源是张家界旅游的发源地,自上世界80年代起就开门纳客,深受海内外游客追捧,旅游接待人次一路见涨。
进入2000年后,张家界的旅游接待总量和境外游客数量以年均20%以上速度大步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景区接待压力和环境压力。此时,有人提议在核心景区西部的杨家界再建一条索道。而同时,“有碍观瞻”、“破坏景观原始风貌”的反对声也不绝于耳。
2006年8月,在经过多轮论证和研究后,市委市政府批复了市经投集团投资、建设和经营杨家界客运索道的请求,项目申报工作由此展开。2012年12月8日,作为张家界的第四条索道,担负核心景区分流枢纽重任的杨家界索道如期开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杨家界索道于2014年4月18日,开始正式运营。
“运营首月,索道接待量就有3万人!”时任张家界市杨家界索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家界索道公司”)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可喜的成绩不仅是营销团队的功劳,更是杨家界索道建设需求的体现。“它的建设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对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社、游客来说,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之前,武陵源景区内的袁家界、天子山作为旅游团队选择较多的线路,原先的天子山索道、百龙天梯经常是负压接待。到了旅游旺季,游客排长队的现象非常严重,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均受到影响。杨家界索道的建设运营,极大地实现了游客分流,减轻了天子山、袁家界的接待压力。而杨家界索道、天子山索道、百龙天梯加上站点环保客运,核心景区内一条旅游线路闭环正式形成,大大提升了游客体验,节约了游览时间。
2015年,天子山索道因改造提质停运,杨家界索道更充分地发挥出核心景区交通分流的功能,年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成为武陵源的“黄金空中走廊”。2016年2月,天子山索道提质完成恢复营业,杨家界索道凭借“峰墙”产品的成功营销站稳市场,完成旅游接待量130万人次。2017年,景区周边主要道路改造,公司在困境中依旧完成旅游接待量63万人次。这些数据客观地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杨家界索道的开通,对于核心景区的重要价值。
全新的游览体验,让游客近距离触摸杨家界
杨家界索道受到市场青睐,其核心原因是杨家界景区的旅游产品。“张家界地貌”的新发现——峰墙是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
杨家界的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拔1130米,境内沟壑纵横,溪水长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8%,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米10万个以上,成排成排、一片一片、一堵一堵的“峰墙”奇观甚是让人着迷。
峰墙,是张家界地貌的形态之一。如果要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峰墙、峰丛、峰林就像是一个人的不同生长阶段,峰墙是幼儿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侵蚀风化而渐渐“老去”,形成峰丛和峰林。如果说天子山“御笔峰”是张家界地貌峰林景观的代表,袁家界的“哈利路亚山”、黄石寨的“天桥遗墩”是张家界地貌峰枞的代表,那么杨家界的“天然长城”则是整个核心景区、264万平方公顷里,欣赏张家界地貌峰墙的绝佳去处。在张家界,似乎要拜会完“张三峰”,旅程才显得完美。
在没有索道的年代,步行登上杨家界是一件颇费力气的事。除了一些深度慢游的客人,团队罕至,杨家界只能喟然长叹:养在深闺人难识。如今,杨家界索道的横空出世,将张家界地貌的三种形态——杨家界的峰墙、天子山的峰林、袁家界的峰枞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张三峰”旅游产品。更多的游客来到杨家界,通过缆车近距离的触摸杨家界。
杨家界索道全长1970米,单程运行时间约10分钟,海拔落差517米。通过索道吊箱这个移动的“观景台”,不仅可以最近距离地感受到鬼斧神工的张家界地貌,更能感受到一步一景的神奇。
新旅游格局的形成,使周边发展“热”了起来
为了确保游客在杨家界游览的体验感,杨家界索道公司在运营中始终坚持“服务第一、游客至上”理念,狠抓安全生产,创建优质服务,打造出了杨家界索道旅游窗口基层党建品牌。近年来,他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号召,以“全域旅游创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在安全上定期进行设施设备月检、年检和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旅游接待安全有序。
依靠旅游资源亮点和优质旅游服务,杨家界索道迅速获得了旅游行业的好口碑。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给索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杨家界景区的发展以及景区周边乡镇的旅游带来了活力——从杨家界门票站进入的客人越来越多;选择在中湖乡住宿、用餐的客人越来越多;在常规行程之外,杨家界外的清风峡也成了户外旅游的热门去处。紧靠杨家界景区以中湖乡为代表、周边6个乡镇、10万人口的农村都积极投入到旅游发展当中,乡村旅游蔚然成风。
最让人惊喜的,是杨家界索道周边民宿发展的蝴蝶效应。数据显示:杨家界索道开通那年,中湖乡共有农家客栈数量、总床位数量分别比同期增长40%和50%。其中,杨家界索道所在地的野鸡铺村的客栈数就比同期增长70%,总床位数比同期增长80%。经简单的抽样调查测算,每个床位年收入可达5000元,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显而易见。眼下,高端民俗“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等,早已领跑张家界民宿发展,成为我市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名片。无论是土地流转经营、房屋承包,还是股份制合作,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当地的群众都无形中分享着杨家界旅游新发展带来的红利。
除了为中湖乡带来了大批客人,直接促进中湖乡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当地居民得到了“真金白银”,杨家界索道的建设运营还激发了当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绿化、净化、美化”目标兴建美丽乡村,参与乡村旅游,助推全域旅游的积极性。未来,伴随着杨家界大道的通车,以杨家界景区为引擎、特色民宿群为亮点的中湖乡乡村旅游业态将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