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0月14日

大时代下的“张家界现象”

韩国游客与土家阿妹合影。 邓道理 摄

▲陈复礼先生(左)在张家界采风。 资料图

▲首届森保节入园仪式。 邓道理 摄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揭牌仪式。 邓道理 摄

本报记者 曾甲长

时光回溯至1978年,时代大潮在这一年加速涌动。

安徽凤阳小岗村,当18户户主冒着巨大风险在一张皱巴巴的字据上按下自己的红手印时,大概不会想到这份被饥饿逼迫而成的“生死契约”竟会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

满足于填饱肚子的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象,受益于他们签字产生的“蝴蝶效应”,离他们数千里之遥一个叫“青岩山”的地方,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从千百万年的沉睡中苏醒,不久将惊艳于整个世界。

这一年,对于张家界而言注定难忘。2008年,在建市20周年庆典暨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上,时任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陈美林先生这样回忆:

湖南省林业厅长霍启明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委托来张家界林场考察时,如一幅幅水墨的峰林景观令他惊愕不已,连连感叹:仙境啊,不得了!接着霍厅长当场表态拨款修通出山公路,并配给一台发电机,解决好电灯照明问题。

对于张家界旅游发展而言,“发电机”的赠送,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预示。随后,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张家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1979年春开始,新华社记者杨飞、国画大师吴冠中、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等先后来到张家界,通过自身的作品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张家界。他们身后,一批批记者、画家、摄影家、作家、社会名人慕名而来。

彼时的张家界,几乎还是一张白纸。贫穷,是困扰张家界人的一座大山。2011年记者在袁家界村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村民1982年时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96元!当时,58户村民打光棍的不下20人。相关数据显示,即使到了1988年建市之时,张家界人均GDP也只有976元。

交通偏僻,基础设施极度落后,是张家界留给人们的另一印象。“景区门票只要五块钱,没有索道,没有缆车,游玩黄龙洞、金鞭溪、天子山都靠走。”一位在上世纪80年代来过张家界的长沙友人说,去张家界旅行一趟,除去来回花在路上的两天,至少要三天。

值得庆幸的是,贫穷与艰难,并没有限制张家界人的梦想和追求。张家界人用自身的朴实作风,开放的心态,从牙缝中省出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良好的态度服务好了远方来的客人,迅速脱颖而出:

1982年,大庸市(张家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91年,举办首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

1992年,大庸市(张家界)武陵源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4年,张家界荷花机场正式通航。

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成为中国首个以风景区命名的地级市。

2003年,垂直高差326米的百龙观光电梯正式运行。

2004年,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改革与开放交织,大时代下的张家界人奋勇探索、砥砺前行,致力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市场开拓,使张家界旅游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异军突起,产生了一些让人津津乐道的“现象”。

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多年来一直为研究者感兴趣:在张家界,景区、酒店和卫生间的标示牌都用中韩双语书写,就连足疗店的招牌也充满了韩式风格。在张家界游玩,处处都能发现韩国元素。

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韩国一直是张家界最大的入境客源地,每年到张家界旅游的韩国游客占到韩国旅华人数的1/10以上。在张家界的境外游客中,韩国游客长期排名稳居第一位置。

另一个现象,则是张家界的旅游产品创新让人印象深刻。

从最开始的中国第一条旅游漂流茅岩河漂流,亚洲最大溶洞九天洞,到世界极限运动圣地天门山,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土家族“活化石”舞蹈千人茅古斯,称作“天梯”、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户外观光电梯百龙电梯,独占10项世界第一的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观桥玻璃桥,等等,没有一项不是创新的成果。这些堪称神来之笔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张家界旅游核心竞争力,一起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张家界”品牌。

张家界人敢于、善于制造“旅游事件”和旅游话题,一直也是中国旅游界的一道独特风景。

自从1998年4月黄龙洞的经营者叶文智为其洞内石笋“定海神针”买下1亿元保险,取得巨大轰动效应之后,张家界这片土地上的营销事件就层出不穷,其中在网络上掀起“潘多拉太远,张家界很近”的主题营销、翼装飞行穿越天门、“首届国际网红直播旅游节”等等,无一不开了世界旅游营销传播之先河。至今,张家界的旅游营销力度和营销人才一直为众多旅游目的地艳羡。

张家界依靠旅游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旅游富农,摸索出亮点纷呈的旅游扶贫“张家界做法”,近年来也成为中国旅游脱贫攻坚的“现象级”典范。

张家界是贫困地区,一直到2014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5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6556人。2015年,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基础情况管理系统动态管理的贫困村239个。为了扫除贫困,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1656行动计划和11567总体工作思路,制定《张家界市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确定了旅游扶贫四条路径,探索出十大旅游扶贫模式,打通了旅游政策扶贫“最后一公里”。2017年,张家界市实现旅游扶贫就业22万人,因旅游扶贫脱贫21505人,旅游扶贫脱贫贡献率为44.11%。核心景区所在地武陵源区更是依托旅游在湖南省率先整区脱贫摘帽。

(下转3版)

--> 2018-10-14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5908.html 1 大时代下的“张家界现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