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右三)调研永定区安保工作。
永定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法栋(右三)调研永定区网格化指挥中心。
永定区委副书记程漫(中)调研永定区“雪亮工程”。
本报通讯员 李莉滨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综合考虑住户情况、居民素质、治安状况等要素,将社区、村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格,将每个网格中配备一名或多名网格服务管理员,专门负责网格中的民情信息收集、居民事务代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帮教、治安群防群治、政策法规宣传,开展组团服务。网格化服务管理促使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
走在市城区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高清摄像头“十步一哨”,高高悬挂,全方位监控着城市的每个角落,老百姓心中感到踏实、安全。而这正是永定区政法委狠抓平安建设,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一个缩影。
它连着城市和乡村,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
按照市、区主要领导明确具体要求,永定区政法委以网格化服务管理统筹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和“六城同创”等全区全域性工作,正初步形成网格化 “全区的大综治总揽”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明确责任,切实提高了预警预测预防能力,注重实效,形成合力,不断增强防控体系整体效能,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基础性作用,助力“旅游带动、绿色崛起”,夯实平安永定之基,形成了大数据(公共资源)共享、城市小区物业管理与网格化管理融合。天门山和老道湾等景区也全面实施网格化,有效拓展业务,提高了网格化系统平台数据应用水平。
永定区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雪亮工程”等,全心全意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提高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会治理中产生的问题实现了早发现、早解决,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了政府对“社会管理要素”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和跨部门监管与维护的要求,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原则,制定了全面的综治中心各项工作规范。
截至目前,全区258个村(社区)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率100%。中心城区共划分网格197个,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了197名专职网格员,农村共计配备农村网格员580名,天门山和老道湾景区配备了32名网格员,车站广场综合管理办配备了16名网格员。
据悉,全区已经建立了区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2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258个,初步形成了群众居民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综治中心人员集中办公,让群众居民办事“最多跑一次”的基层社会服务综合治理的管理新机制。其中区级综治中心整合职能部门11个,入驻工作人员11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共计入驻288人;各级综治中心都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如首问负责制、工作例会、信息报送、形势研判、情况通报、台账登记考核奖惩等运行机制,在提高服务水平、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