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从建市之初到迈步走进新时代,桑植统一战线带领和团结广大统战成员,同心同行,在推动全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谱写了一曲奋进向前的交响曲。
同心,同的是一种旗帜,桑植统战工作在交响曲中光辉闪烁;
同心,同的是一种梦想,桑植统战工作在交响曲中激情澎湃。
■强化政治引领,把力量“聚起来”
翻开桑植统一战线30年的发展篇章,“三个始终”贯穿其中。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建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1次,解决统战工作中的问题28个;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统战工作39次,县委中心组学习统战政策法规24次。始终把统战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党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不断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召开座谈会、通报会、研讨会、报告会106次,深入学习中央领导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参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两学一助”的统战成员达到8500多人次。始终把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县委常委带头联系党外人士累计达到128人次,全县各级党委班子累计联系党外人士1250人次,同党外人士谈心谈话2320多人次,解决问题168个。
■ 聚力脱贫攻坚,把品牌“亮起来”
116家非公企业,92个贫困村,1852个贫困户脱贫;发展产业基地19个,种植青钱柳、猕猴桃、萝卜、中药材等1.8万亩,解决2.1万农民的就业……这一组非公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家乡发展的真情奉献。近年来,桑植县统一战线积极引导广大非公企业深入参与脱贫攻坚,齐心协力发展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添砖加瓦,帮助贫困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同心创建”是桑植县统一战线打造的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品牌。全县统一战线参与“同心创建”活动的单位92个,参与创建人数1200多人。成功创建了省、市、县各级“同心乡村”19个、“同心项目”8个、“同心社区”3个。修建村组道路17条,学校5所,卫生室18个,发展产业项目7个,实施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8个,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
从产业扶贫到改善基础设施,再到教育扶贫,桑植县统一战线交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脱贫攻坚答卷。从2015年起,桑植县统一战线凝聚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的力量,纷纷参与“一家一”助学同心温暖工程。全县共开办“同心班级”32个,集中资助贫困学生1600人,分散资助5580人,资助金额达1500多万元。
■培养党外人士,让对象“活起来”
在联谊交友中统一思想,在政治引导中凝聚共识,是桑植统战工作的一大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统一战线通过政治培训、主题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
30年来,不断加大党外人士的培养使用力度。全县累计提拔党外干部164名;县人大、政府、政协累计配备党外处级领导干部25名,县法院累计配备党外副院长5名,县检察院累计配备党外副检察长5名,县政府组成部门配备党外正职累计15人,党外副职129人;累计安排党外政协委员981名,党外人大代表325名。
30年来,不断加大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力度。定期就事关全县工作大局的重大部署、重要人事安排召开无党派人士协商会、座谈会;组织党外干部开展统战课题调研98个,形成调研文章246篇,收集党外代表人士的建议、意见1525条;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组织党外人士参与各类协商活动102次,协商问题83个。通过规范聘任、集中培训、年终述职、建立特约工作基地等,实现了特约人员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全县25个政府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累计聘请党外特约人员229名。
同时,不断加大党外人士的教育培训力度,全县累计举办党外人士各类主题培训班19期,培训党外人士1100多人次,推荐115名党外干部参加省、市社会主义学院中青班,122名党外干部参加县委党校举办的科干班。
■ 搭建交流桥梁,使领域“宽起来”
随着时间变迁,桑植人民对台胞侨胞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在逐步实现。30年来,先后组织赴台学习交流95人次,接待台胞回乡省亲177人次,接待台商68人次,引进台企3个;走访慰问台胞205人次、台属291人次。举办台胞、台属座谈会312人次;多年来,桑植充分发挥侨务优势,海外统战工作得到长足进步,引进侨商香港铜罗湾集团、香港富鸿集团等来桑考察投资,组织康茜置业等5家侨企开展贫困侨眷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对象150名,捐助资金12.6万元;接待华人、华侨、侨眷、侨属144人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走访慰问贫困侨属157户。
■促进“两个健康”,使任务“实起来”
30年前,桑植的非公经济刚刚起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发展的提速,桑植非公经济步入了“快车道”, 华新水泥、康华粽叶、九天食品、三木能源、西莲茶业等等一大批非公企业相续开花结果,助推全县经济和社会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实现小康桑植添砖加瓦。
30年来,桑植统一战线把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服务非公企业发展放在首位,长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3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1325人次,举办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45期,组织非公人士外出学习考察213人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进取,争当桑植发展振兴的优秀建设者。成立了桑植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桑植县非公经济服务中心,引导广东桑植商会、张家界长沙等商会和非公企业累计捐助公益资金1830多万元。
桑植统一战线高度重视工商联自身建设,配齐配强了工商联领导班子,创建了“五好”工商联,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规范和完善了阵地建设。2018年,桑植县乡镇街道商会首次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商会达到32个,企业会员216家,会员个人1500多人。
■维护和谐稳定,将责任“担起来”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桑植统一战线秉承着民族宗教无小事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开展民族政策宣传,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实际困难,促进全县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多年来,坚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县委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次,全县所有乡镇均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宗教工作乡村两级责任制, 299个村(居)全部配备了一名宗教工作联络员,并将宗教工作纳入了全县绩效考核内容,及时掌握了相关情况,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
30年来,桑植统一战线不断加大少数民族政策落实力度,共完成高考学生民族成份审核工作3.8万多人次,累计落实少数民族医疗减免和义务教育助学金1025万元,落实两民企业贷款贴息4000多万元,争取少数民族项目资金近亿元,申报少数民俗特色村寨9个,组织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文体活动47场次。
风雨30年,桑植统一战线带领和团结广大统战成员,始终坚持着围绕中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在推动桑植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出谋划策,画出了最大、最美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