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湖南卫视“直播苏木绰”惊冠全球,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永定分会场惊艳出彩,张家界元宵灯会连上《新闻联播》直播间,杨光胜、唐军的好人事迹让人动容……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定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路铿锵,高歌前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干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苏木绰”广为人知,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文旅融合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理论武装筑牢根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时代的先声。永定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心选题,组织中心组学习;组建“文艺小分队”“书记宣讲团”,创作“十九大精神”山歌,开展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微宣讲;在258个村(社区)开办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围绕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工作撰写调研课题……永定区坚持以“讲”推学习,以“写”促能力,以“研”谋发展,用好理论武装这把利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披荆斩棘”。2015年、2017年两年获评湖南省“十佳宣讲先进集体”,调研课题和理论文章获得多项省市荣誉,在省级以上重点刊物发表。
同时,永定区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体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意识形态工作”集中述职,党委(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加大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力度。全区意识形态总体态势良好,为永定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深植厚培,立根固本。如今,永定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能力、理论水平大幅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同心同德、实干兴区的氛围更加浓厚,为推动改革发展筑牢了思想根基。
■“永定故事”享誉内外
立足永定特色,精心包装策划;借助媒体力量,讲好“永定故事”,全面展示永定区开放发展的良好形象,是永定区宣传工作的制胜法宝。
2013年,成功邀请央视对元宵灯会进行现场连线直播。
2015年,策划包装《除夕夜》大型专题活动,亮相央视三套。
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红色故事”,邀请央视七套录制《淘宝长征路 张家界红色拾遗》专题节目。
2017年,对接湖南卫视,开展“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活动,各大网络平台同步推出直播专题,点击量超过8000万人次,央视国际频道大年三十连线直播,十余家海外媒体同步全球直播,创造了永定宣传新高度,打响“苏木绰”名牌。策划包装“苏木绰”土家文化特色品牌,组织“名家下基层·走进苏木绰”“千人糊仓”“穿越南天门·寻觅苏木绰”、13家央媒走进苏木绰等数十个主题宣传活动,精彩不断、亮点纷呈。
2018年,成功争取到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分会场,展示了永定人民在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进程中的辉煌成就和昂首迈向新时代的精、气、神。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助力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论坛,宣传推介“张家界莓茶”品牌。
三十年来,随着“永定故事”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永定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从昔日湘西北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旅游胜地。
■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如今,走在“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有色”“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游憩见园”的永定城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随处可见,身着“小红帽”的志愿者每天轮流开展“三导”服务,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
2017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以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为总揽的“六城同创”工作,作为张家界市中心城区,永定区义无反顾地扛起大旗,吹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冲锋号”。在城区,一手抓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改善,一手抓居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提升。开展百街千巷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点锁定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牵乱拉管线、乱立广告牌匾、乱占公共场地等行为。通过编排“文明戏”、开设“文明课”、开展巡回宣讲等活动,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截至目前,已开展“文明课堂”巡回宣讲98场次,文明戏进社区巡演25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0余人次;编印发放“湖南好人”、道德模范事迹宣传手册5万余份。在乡村,深入实施“乡村文化铸魂”工程,培育文明新风。努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重点打造6个乡风文明示范村;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丰富活跃繁荣乡村文化活动,构筑乡村“精神堡垒”。
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改革开放以来,文明之花正在永定区城乡绚丽绽放,文明的正能量正浸入寻常百姓内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生活,全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文旅联姻活力四射
永定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山水为线,用文化作魂,做好文旅融合文章,酿制出文旅融合“美酒”,让游人闻香而来,沉醉其中。
“流光溢彩、美伦美奂、感天动地……”每晚,全球首台大型高山峡谷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现场,游客观演后,叹为观止;在军声画院、绣云绣庄、旅典文化,砂石画表现形式的独一无二、土家刺绣高超的绣工技艺、“通经断纬”的五彩土家织锦,让游客目瞪口呆、惊叫连连。
这些只是永定区文旅“联姻”激活发展动力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永定区以文化为核心,做足文旅融合文章。通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质升级民俗品牌、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文旅融合喜讯不断:天泉山成功申报为国家森林公园,沅澧山水、峰林峡谷、武陵民俗3条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发力;“苏木绰”体验游、槟榔谷探险游、长茂山观赏游、罗峰山花海游等乡村旅游产品引客如潮;天门山旅游营销不断创新,老道湾休闲度假区强势突起。永定区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区)、第二轮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区)。
振兴乡村,离不开对文化的保护与振兴,文化又给旅游注入活力与生机。“苏木绰”文化旅游品牌成功塑造,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48家,16个贫困村成为全省乡村旅游明星村,2.3万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做法和经验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重点推介,永定区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
润心无声逐梦行,万紫千红满园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澎湃新力量。立足新起点,永定区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探寻宣传、旅游和文化联姻的新路径,以国际化的视野,在新时代,有新作为,谱写新的壮丽篇章,为永定区实施“旅游带动 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