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0月13日

“清风行动”助力桑植精准扶贫

监察委员会揭牌并合影。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本报通讯员 王辉

“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是喊喊口号、摆摆阵势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过硬的作风、持续的韧劲,主动作为、动真碰硬,抓好抓实专项治理工作,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2018年4月4日,县委书记刘卫兵在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上发出动员令。这是县委铁肩担当“主体责任”的生动体现。全县42名处级干部、108个县直单位“一把手”、23个乡镇班子成员、299个村(居)主干共计2000余人参会。同时,这也是县纪委监委牢记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推进脱贫攻坚领域精准监督执纪问责的一个缩影。

随之,一场保驾护航精准扶贫工作的“清风行动”便拉开序幕。

创新“监督+”模式 “起底清仓”问题线索

“老百姓找纪委上访也是迫不得已,纪检监察干部不能敷衍应付,我们累点或许他们就舒服点。”这是纪检监察干部在处理完一个个问题线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2018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勇于创新,主动出击,多渠道全方位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起底”“清仓”。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让“清风”吹进千家万户,覆盖到精准扶贫工作每个角落。

为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县纪委先后印发了《桑植县2018年扶贫领域“村级财务清查行动”实施方案》、《桑植县2018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和《桑植县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实施方案》,针对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精准监督执纪问责。采用“四访”监督模式,42名处级干部、12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深入23个乡镇124个贫困村,3个县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组深入55个拟退出贫困村,走进老百姓家中倾听诉求,把接访平台前移到田间地头,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排查”。1-8月,共摸排问题线索177个,提出整改意见115条,查实转立案10件。

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通过系统大数据比对功能,排查疑似问题线索,对民生、扶贫领域项目资金进行监管,通过后台数据比对分析,前台晒、后台查,线上线下无死角全方位监督。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线索108个,初核了结89个,组织处理60人,立案查处7人。

重拳“拍蝇”“灭蚊” 共塑扶贫领域清正风气

“对胆敢在扶贫‘奶酪’上动心思、下黑手的,坚决惩处,绝不放过。”桑植县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指出。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蚊蚁式”腐败虽小,但是危害甚巨,它啃噬党群关系纽带,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群众对其感受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切,也最为痛恨。只有痛下决心,猛药去疴,坚决对“蝇贪”“蚁腐”说“不”,老百姓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获得感才会有效提升。县纪委监委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刘家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清、村主任向延鸿、村文书谷祥勇、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谷春绒虚报便民桥工程款、设立小金库问题。”

“桑植县八大公山镇原车大河村党支部书记向立林设立小金库问题。”

……

《张家界日报纪检监察专刊》、张家界廉政网连续通报了桑植县9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件。这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不小震动,达到了查处通报一个、警示教育一批、规范约束一片的效果。

2018年以来,县纪委监委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重打击”,突出重点人、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在查处村干部的同时,注重查处职能部门腐败问题;在查处精准识贫等方面问题的同时,注重查处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领域问题;在查处贪腐问题的同时,注重纠正扶贫领域作风问题。1-8月,全县共立案84件,结案4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9人,通过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组织处理10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其中,查处县直有关职能部门10人,查处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领域19人,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14人。下发专项治理通报8期,对田永红、唐帮财、谷湘菊等31人顶风违纪、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发挥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有效促进了全县扶贫领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一定会实现”

“党的政策好,现在的党员干部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没有他们的关心,我不会有今天。如期脱贫,我一点问题都没有。”陈家河镇大屋坝村贫困户徐祝清充满信心地说。

“县里的精准扶贫政策接地气,真扶贫,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解决,脱贫产业前景很好,年底我们村脱贫摘帽问题不大。”澧源镇尚家坪村支部书记刘遵文胸有成竹地向市委精准脱贫“秋季攻坚”行动督导组汇报。

近年来,桑植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突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紧紧围绕“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落地见效。全县共派驻124支工作队372名工作队员帮扶124个贫困村,每个村都配备了“第一书记”,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8328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30222户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县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忠诚干净做事,共同营造了扶贫领域良好政治生态。

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脱贫攻坚基本政策,把解决贫困人口的吃、穿、就学、就医和住房安全作为最基本的保障来抓,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施“基本生活”保障,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政策性保障兜底贫困人口3318名。实施“阳光助学”保障,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发放助学金7432万元,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培养免费师范生100名,培养职业教育贫困学生1500多名,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5万人。实施“阳光医疗”保障,通过“一站式”结算建档立卡贫困患者7973人次,资金支出总额5131.77万元,实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7.33%,人均住院费用负担由1969元降为1044元。实施“阳光安居”保障,完成易地搬迁1637户6000人,危旧房改造3120户,建成特困家庭安居工程400套。创新推进的“一户一套,集中建,免费住”的“阳光院”建设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省委省政府肯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头条进行了宣传推介。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全县已经退出贫困村31个,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459户62542人,贫困发生率由24.5%降至9.6%。

“有这样务实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有这样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2018年实现55个村退出,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的目标没有问题,到2019年底,‘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目标也一定会圆满实现。”桑植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这样向记者介绍。

--> 2018-10-13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6469.html 1 “清风行动”助力桑植精准扶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