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昌林
当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肩负着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浓厚氛围的任务。在这些新的挑战面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乡、村两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规划和机制的保障。由于经济硬指标一抓就“立竿见影”,思想宣传却注重“潜移默化”,乡、村两级宣传思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现象,缺乏对这些工作的长远、有效规划。
二是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倾斜基层、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不太适应。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在基层、着力在基层,但基层条件艰苦,又最难留住人才。目前,乡镇、村(居)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人员,多是非专业人士,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精通,年龄结构偏大,导致文化工作跟不上需求;而年轻公务员、大学生村官虽然纳入了宣传文化队伍,但乡镇工作杂事较多、分身乏力。
三是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基础的薄弱性,制约了从业人员作用的发挥。资金短缺是制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的一大障碍。一方面,有些乡镇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向上级部门“讨要”,“入不敷出”的情况,导致宣传文化经费投入总额不足,占财政总支出的比率较低。另一方面,不少村(居)集体经济空白,收入更少,村级组织运转都存在困难,投在宣传文化方面的经费自然更少了。
四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较为滞后,影响了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随着经济发展,群众的思想日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在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却较为滞后,宣传政策不接“地气”,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活动群众参与度低,群众兴趣不大、利用率低。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供需出现矛盾,导致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的东西沉渣泛起,争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了冲击。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要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加大机制保障,解决好“认识不够”的问题。宣传思想文化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之一,仍旧存在“领导重视就抓紧,上级督促就落实”的现实情况,随意性较大。要处理经济建设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系,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全局,两手抓、两手硬。要改变缺乏规划和机制保障的情况,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激励、管理和保障机制,改变部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浮在面上、停在口上、响在会上的状况。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解决好“活力不够”的问题。宣传文化战线文化队伍年龄老化、专业人才匮乏,要想干得好、理得顺,增添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能力、活力是坚实基础。一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有平台、学有所获。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教育、管理,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确保学习有机会、有平台、有收获。二是要引进人才,让他们请得来、留得住。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土壤十分贫瘠,有热情、有活力、有创造力,年轻有为、甘于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很少,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提高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类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三要加大资金投入,要解决好“无钱办事”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是改变宣传文化阵地薄弱有力保证。一是进一步加大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大在文化基础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加大投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文体小广场、村村通、村村响等惠民工程,帮助农村群众改变闲而无事的状态,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如瑞凝演艺公司改制后还不能真正走向市场,把文化事业培育成张家界“延伸的美景”;所调研的乡镇,文物保护单位、非遗传承项目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可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村、农民的收入。
四要调动群众热情,解决好“愿不愿干”的问题。基层群众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直接参与者,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为发展注入生机、活力,至关重要。一是多“接地气”。 要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亲和力,坚持把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统一起来,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听得懂、感兴趣,从而吸引群众广泛关注、热情参与。二是多予培管。民间文艺爱好者、非遗传传承人热情高、活力足,如通津铺镇87岁的老人刚国民自办黑板报,用顺口溜、打油诗来宣传惠民政策和正能量,生动形象,受人关注。建议多培养、挖掘这样的民间文艺爱好者,并给予他们积极支持和正面引导,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使他们提高水平,得到成长,发挥作用。三是多给舞台。要创造条件为基层群众提供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舞台,通过基层文化活动弘扬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作者系慈利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