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文 通讯员 赵舶帆
谢晚琴,市总工会女工宣教部长,一个领导同事眼中的“能耐人”,一纸调令,让她转眼成了经济薄弱村——慈利县零溪镇百寿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老百姓接纳吗?自己能给贫困村带来什么?面对着哪些艰难?谢晚琴心里没个底。
翻开百寿村的经济社会账本,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532户18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24人,占比分别达到16.1%、17.8%。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群众用电难、出行难、饮水难,路灯零安装、村集体经济零收入。而如今,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新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盏盏路灯照亮着曾经漆黑的“致富路”。
盘活一片地,“望天田”变“希望田”
刚到百寿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走访,百寿村的贫困程度超乎谢晚琴想象。在这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村子,上年纪的留在家种植水稻,年轻人则进城打工。
怎样让农业有奔头?让年迈的农民也有体面收入?怎样把“望天田”变成“希望田”?谢晚琴思来想去,只有将农户手中零碎的土地“化零为整”引来产业,才能把一个个问号拉直。
在谢晚琴的的带领下,百寿村打响了产业扶贫的攻坚战。
(下转2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