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泽清 刘湘珍 覃宣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是产业,关键靠科技。武陵源区林业局、市森林公安局武陵源分局驻索溪峪街道双星村帮扶工作队自加压力,坚持创新驱动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送技术、育载体,建平台、促增收,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双星村位于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东部山区,全村面积8050亩,其中林地面积7707亩,村内溶洞、天坑众多,耕地面积较少,水资源短缺。全村7个村民小组,141户52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73人。2016年底双星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长期以来,双星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发展水平低、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2018年初,武陵源区林业局、市森林公安局武陵源分局驻村帮扶双星村以来,双星村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建成了前山公园、农家书屋、村民党员活动广场、建立了黄桃、红心猕猴桃、板栗、核桃、中药材等科技扶贫基地,还建成1座光伏电站。
双星村采取“科技项目+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此种模式以科技项目为基础,引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免费或优惠提供生产要素并以市场价兜底收购农产品,然后引导贫困户进驻示范基地试种,再由科研机构或大学等提供技术、智力支持。为双星村的群众致富找准了一条康庄大道。
依托实施红心猕猴桃果园建设项目,双星村携手湖南湘西弘祥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生态果园种植,建成了占地百余亩的双星村红心猕猴桃科技扶贫基地,同时村委会组织建档立卡户在自家闲余地进行试种,由村里免费发放苗木,发放产业发展资金鼓励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每月有合作社专业农艺师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待挂果之后,由村集体牵头,组织贫困户与村办果园一同签订兜底销售协议,确保贫困户的产品无后顾之忧。
在推进科技扶贫的过程中,双星村扶持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贫困户开展或参加规模种植并确定为扶贫基地。对于确定为科技扶贫基地者,村里还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针对思想不解放的贫困户,由村里组织到农业先进地区参观,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组织村民参加生态种养、民宿产业等学习考察,开阔村民眼界;针对有想法、有思路、无资金的贫困户,村里一方面无偿提供化肥、种子等,另一方面积极协调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目前,双星村建立了黄桃、红心猕猴桃、板栗、核桃、中药材等科技扶贫示范基地。
工作队还多次组织省农科院专家为双星村的果农们“传经送宝”,解决他们在种植技术上的“疑难杂症”,并提供农业技术服务。通过科技攻关和发展,双星村探索出了适于本村种植的优良品种,板栗产业取得了大丰收,单季每亩纯收入超过5000元,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解决了贫困户收入和就业难题。
双星村支部书记陈化金介绍,在逐步加大科技支持和产业发展规模时,科技项目的引导、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以及加大创业创新资金投入等,也将成为双星村有效实施科技扶贫的重点发力方向。
双星村还是全市较少拥有村级集体光伏电站的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于2017正式并网发电,并成立村级集体——市双星光伏惠民有限公司进行电站的日常运营管理。电站容量60KW,年均发电量5万度。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稳定收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双星村巩固脱贫成果,没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4年底的不足2万元发展到15万元。全村人民年人均收入达到9050元,2018年预计达到11000元。科技扶贫带动脱贫攻坚的效果在双星村不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