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10月10日

“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重大变化

新华社记者 陈芳 董瑞丰 胡喆

从一曲“东方红”到“天宫”游太空,从国产航母下水到“蛟龙”深海探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持续跃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历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荡着“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40年只争朝夕:中国科技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一条街折射40年变迁。

从中国电子“第一街”到世界创客“点子库”,深圳华强北的全球最大硬件孵化器“HAX”使中国的硬件创新对接美国硅谷,助力全球上百个创业项目。

一个“村”浓缩历史印记。

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目前已拥有300多家上市公司、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1978到2018,40年弹指一挥。

空间科学、人工智能、四代核电、量子通信……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正挺进“无人区”。

一粒灰尘百万分之一的重量是多少?中国科研团队在山洞里的实验室中,解析着牛顿万有引力的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和研究团队近期有关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自然》评价认为,这项实验可谓“精确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罗俊就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喻家山人防山洞里筹建引力实验中心。由于常年在山洞,他甚至出现半边脸的白癜风,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发烧。但经过“3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的科研成果最终实现了对国际一流的赶超。

40年风雨兼程,中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达1.76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7位……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我们现在有了若干大国重器,还要有更多大国精器。”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这就如同肌肉强壮了、骨骼壮大了,但心脏和脑子还要跟上。科研人员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只争朝夕。”

你追我赶:科技创新动力永不停歇

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顶尖人才和团队还比较缺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撰文指出:“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许多产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

如何评价我们创新走过的历程?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仅仅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会将科技的进步看成一路高歌;只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会把创新“卡脖子”面临的问题视为灭顶之灾。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创新平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永不停歇。

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

(下转4版①)

--> 2018-10-10 ——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重大变化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5760.html 1 “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