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道理
又是一年国庆长假。深秋的武陵源,煦日和风,山姿妖娆,游人如织,心轻若燕。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这个假期,最让我激动的莫过于武陵山大道的建成通车。这条连接张家界市区和武陵源景区的旅游黄金走廊,在历经两年的封闭式建设后,终于掀开了美丽的面纱。
从我家门口经过的百丈峡段是武陵山大道景区段的起点。整洁干净的环山大道在翠绿的山林里蜿蜒绵亘,一辆辆南来北往的车辆穿梭而过,两岸绝壁奇峰的武陵松迎风挺拔……我的心里涌起无尽的遐想和思绪。
百丈峡,因峡高百丈而得名,由于相传元末明初农民军与官兵在此交战一百回合又得名百仗峡。峡谷呈南高北低向,一条清澈的溪流穿峡而过,沿途山峰林立,树木葱茏,气势险峻,“张家界地貌”特征十分明显。阳光普照时,这里的山会变成金黄色宛如油画;雨后初晴日,这里的山被云雾缭绕恍若水墨画。儿时的印象里,峡谷有一条蜿蜒崎岖的石板路,路边有战壕与城堡,石壁上还有许多赞美峡谷的摩崖石刻。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唯有明朝守备胡桂芳题写的“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至今仍清晰可辨。峡谷有自然美景,还有沧桑人文,因此被誉为武陵源的“中堂画”。
百丈峡,地处武陵源城区南端,远眺酷似一幅天然的屏风画。旅游开发之初,这里虽没有公路,但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秘寻幽;20世纪90年代,一条公路从百丈峡经过,成为武陵源城区连接张家界市区的主干道。自此,武陵源人走出大山变得更为快捷,而外地游客进入武陵源也更加方便。未入武陵源,先赏百丈峡,几乎所有前往武陵源的游客,首先便被百丈峡独有的屏风气质所吸引、震憾。而在连接市城区和武陵源景区的张清公路中,穿越百丈峡的道路也就成为武陵源连接中外、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对武陵源乃至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再后来,张家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武陵源的游人和车辆越来越多,百丈峡的这条路已经无法承载更多人的梦想,于是就有了武陵山大道的修建,百丈峡自然成为大道景区段的主战场。如今从空中俯瞰,百丈峡谷中两条公路好像两条玉带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十分壮观。而行走在塑胶的人行道上,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让人目不暇接,骄傲豪迈的心情油然而生。
家住百丈峡,我与这条路的前世今生有着深厚的情结。我高考落榜走上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条路上当了一名养路工,我曾在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干了整整两年时间。那段时间,我白天当好铺路石,晚上就放飞自己的文字梦。我的第一篇散文作品《百丈峡情思》及第一篇新闻作品《路人奋力相救落水儿童》先后发表,也是在百丈峡当养路工的那段日子。后来,百丈峡的这条路铺上了柏油,我离开了这条曾挥洒青春汗水的路,先后当过代课教师、村干部、保险业务员,却从未忘记用文字宣传家乡的使命。现在,百丈峡的路由两车道提质升级成双向四车道,路旁种着五颜六色的花和各种景观树,让人赏心悦目。而我也渐渐成长为家乡对外旅游宣传的骨干力量。可以说,建市30年来,百丈峡这条路越修越有品位,而我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有滋味。
有人问我,到底是喜欢以前的百丈峡,还是喜欢今天的百丈峡?我不假思索地说,以前的有原始静谧之美,现在的有走向国际之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都喜欢……
朋友,假如你驾车畅游武陵山大道,当你来到一处层峦叠翠似画屏、满山野花开满坡的地方,请将速度放缓,且将心事放下,看那山果红透,任由清风抚过,日出日落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