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善任 李成义
7月23日上午,天津久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本报“天南地北张家界人”栏目采访组记者见到了赵国锋,他一身朴素,一脸笑容。
“来自我家乡张家界日报社的亲人,快坐。”刚到门口,赵国锋爽朗的话语先到,他快步迎上前,握手致意,风度儒雅。
喝着家乡的清茶,在极富磁性的乡音中,记者走进了赵国锋的传奇世界。
孜孜求学
赵国锋,慈利县人,土家族,天津市人大常委,南开大学教授,博士,民盟天津市委委员,天津湖南商会会长,天津久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界久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7年8月,赵国锋出生在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金坪村,家有三兄妹,他是老大。父亲是民办教师,母亲务农,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他就懂得父母的辛苦,尽力分担家庭的生活重担。放学路上,扯满一背猪草才回家。父母不在家,他在灶台后站上板凳煮饭炒菜。到周末,他跟大人一起上山砍柴。
读小学时,家里连几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他明白学习的来之不易,刻苦读书,考入慈利县第二中学读高中后,更勤奋用功,他的目标是北大、清华。
当年全县高考预考,赵国锋一举夺得理科状元,但高考失误,加之仅仅填了武汉大学一个志愿,还选了“不服从调剂”。放榜时榜上无名,跑到学校准备复读。班主任告诉他:“湖南师范大学把你录取了,读吗?”想到家庭的困苦、父母的艰辛,他决定去读。
来到岳麓山下、爱晚亭边,赵国锋的眼界大开,他一边孜孜求知,一边广交朋友。作为班长、学习委员,他喜社交、爱运动,深受老师器重和同学拥护。临毕业前两个月,他决定考研,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扎实备战两个月,他考上了国内化学学科最强的高校——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
赵国锋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化学的世界里遨游,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新型农药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3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研发20多个项目,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特别是光引发剂系列项目,技术国际领先。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市专利金奖、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因成绩突出,年仅29岁被聘为副教授,34岁晋升为教授,成为南开大学青年学者之中的佼佼者。
深耕产业
“工作3年后,有一个公派赴美留学的机会,我选择留校搞科研。”谈起那次选择,赵国锋笑着介绍,1998年,他面前有三条路:一是赴美留学,二是继续在研究所做学术研究,三是研究所下属一公司经营不善,领导希望他力挽困局。他选择第三条路。消息传开,妻子反对,导师、同学、朋友都不看好,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他的决定。导师不想失去这颗学术明星,妻子希望他出国留学,朋友不想他冒险。
来自大山里的赵国锋,喜欢挑战,他义无反顾地去了校办企业兼职。从1998年到2007年,他从小企业到校办集团公司到自己创办久日公司,最后到台资企业山东中氟任总经理,凭着自信、勤奋和个人魅力,在各大企业干得风生水起,屡获佳绩。
10年间,赵国锋先后管理7家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资本运作等经验,他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用“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天津树立起大爱、大义、大气湘商形象。
正值赵国锋大展鸿图之际,当年他创办的久日公司却深陷困境,从2005年开始,国内出现几家光引发剂产品ITX生产厂家,互相竞价,久日产品价格快速下滑。公司亏损,股东动荡,员工心慌,再不出手,久日将面临解散。2007年,他通过卖房、卖股票、借款等方式筹资1100万元收购股份,回归久日,成为久日公司控股股东。
赵国锋经过一年的规范管理,整理整顿,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激发销售活力,久日公司重现勃勃生机:当年扭亏为盈,并从此每年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久日公司成为行业内、天津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13年跃居光引发剂行业国内第一;2015年成为全球光引发剂行业第一;2016年公司作为“小巨人企业”参加夏季天津达沃斯论坛;2017年总生产规模超过1.5万吨,占国内光引发剂总产量的50%以上。
目前,久日公司拥有“天津市光引发剂技术工程中心”等现代化研发中心,公司的系列光引发剂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列入天津市重大产业化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公司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8项,已授权22项,其中大分子光引发剂专利已通过PCT方式申请了国际专利。经过近20年发展,久日公司资产规模近15亿元,年销售额超10亿元,年创利税过亿元,就业员工近1000人。
反哺家乡
“手头有钱了,有能力反哺家乡了。”当问及回乡发展时,赵国锋轻泯一口茶,笑着说,无论是在外求学、搞科研,还是辛苦创业,他一直不忘家乡。
“干什么产业呢?”每次回家,赵国锋都在找寻这个答案。
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又是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生态环境好。大鲵、黄姜、五棓子、杜仲、葛根等生物资源丰富。在这里发展健康、环境、医药等生物产业前景远大。
赵国锋认为,加快植物提取产业发展,是湘西地区走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选定产业,放手大干。2010年,赵国锋回到老家慈利县,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张家界久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皂素深加工,就此拉开回家乡发展序幕。短短几年,企业发展迅速,员工从10多人发展到200余人,投入从1000万元增长到3亿元。
2013年,为把新项目做大做强,赵国锋依托南开大学和京津地区的人才优势,建立高水平的自主研发团队,并组建核心团队。研发团队利用湘西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建立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形成天然产物的种植、提取、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链。
2014年,赵国锋用1.4亿元成功收购张家界规模最大的一家植物提取加工企业——张家界奥威科技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张家界久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蓬勃发展……
“在天津,我可以输,在老家,我输不起。回乡发展,目的就是让家乡人民致富。”对久瑞生物这个“新生儿”,赵国锋倾注了大量心血,凡事亲历亲为,成了工作狂,有一次,为弄懂一个工艺,他在车间一盯就是一整晚。
几年来,赵国锋在家乡的投资累计达4亿元。久瑞生物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家乡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户收入,提升了家乡的天然产物行业技术水平。
温暖社会
“街对面有家湘菜馆,我们去吃午饭。”不知不觉已到中午,赵国锋带着我们来到餐馆,在一临窗的餐桌坐下,熟练地点了我们都爱吃的辣味菜。
到天津近30年,赵国锋变的是阅历、学识、财富,不变的是乡音,难忘的是湘菜。自这家餐馆开张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家乡来人,他都到这里招待。
事业如此成功,财富亿万,赵国锋却极其俭朴,穿着牛仔服、T恤衫,皮带都是地摊货。出外谈生意,背个背包就走。在吃上从不讲究,在单位就与员工一起吃食堂。
“大学教授的待遇已足够过上好日子了,为啥搞产业?”面对疑问,赵国锋笑着说:“我希望成为一个温暖的企业家,我苦惯了,但我见不得别人苦,我希望天下人都有幸福的生活。”
自有能力担负社会责任以来,赵国锋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从2010年起,赵国锋就向天津市的偏远贫困学校和全国各地受灾地区捐钱捐物。2014年开始,他与南开大学合作,创立“南开大学久日化学奖学金”(现为“南开大学久日新材奖学金”),每年投资20万元,帮助贫困生,表彰优等生。更让人感动的是,2009年伊始,他坚持每年在赵家岗中学初中毕业生中选出2到3名,资助读高中到大学毕业,至今资助了26位贫困学子,捐助金额已达80多万元。他的爱心仍在延续。
不仅这些,家乡的发展与建设,赵国锋也参与其中。自家的老房子不整修,可他资助村里的水利、电力、道路、村部、林场、村志、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建设资金已达140多万元。
“吾庐独破,却安广厦千万间。”赵国锋竭尽所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用自己的真诚、有为、担当,温暖着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的人。
边吃边聊。谈及家乡发展,赵国锋真诚地建言: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已成为响誉全球的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要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扶持实体经济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只有旅游经济与现代工业等实体经济齐头并进,当地财政才有力量对城镇进行提质升级,才能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家乡的投资环境要更优化,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大企业落户。公司今后发展的重心将逐渐转移到家乡去。
“祝福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裕,我愿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赵国锋手写寄语,希望我们将他的祝福送到家乡,送到170万家乡人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