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为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慈利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2013年3月成立了慈利县城市管理局。从此,慈利县的城市管理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管理机制长效化。慈利县结合当地城市管理实际,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健全了包括协调机制、综合管理机制、考核机制、“门前三包”机制、“721”工作法在内的一整套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城管队伍由“单一执法”向“管理服务”转变,变“执法者”向“服务者”角色延伸。
垃圾治理不断深化。慈利县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ppp市场化治理模式,大幅度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程度,实现了主要街道、小区、城乡结合部清扫清运全覆盖。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城乡同治”专项行动,并创新开启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新模式,全县25个乡镇及新城区管委会95%的集镇街道、6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统一处理,基本实现了农户整洁、道路清洁、集镇干净、环境宜居。
垃圾处理无害化。投资9700余万元的廖家湾垃圾处理场已投入运行。该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占地面积21.3公顷,自投入使用以来,日处理垃圾达350吨左右,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户外广告设置规范化。采取“渗入式”管理模式,全面规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新设户外广告牌基本形成一街一景、一街一品。同时,加大对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处罚力度,并引进社会化服务,从根本上杜绝了城区主次干道“牛皮癣”小广告乱贴乱画的现象。
公用设施靓丽化。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公用设施的升级改造。近年来,年均投入8000万元用于城市照明、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广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修。鱼池沟污泥治理工程、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路标路牌工程、城市景观亮化工程等一大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县城变得更加靓丽。该县还投放共享单车1000辆,进一步优化了交通出行结构。
为民服务人性化。招商4.5亿建设慈利县ACS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荷花路生活家市场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推进了城区“退市还路”改造,张家界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大市场成为湘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环境最优、配套最齐的一站式商贸物流中心;夜市退城整治彻底解决了夜市扰民的问题;规范设置“五小”修理点、春节临时销售点,解决了500多名弱势群体谋生就业问题;建成湘西东市大型货运停车场,解决了货运车辆乱停乱靠问题;坚持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荣获“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先进单位”称号。
控违拆违常态化。建立健全了“巡查—发现—制止—报告—核实—查处—考评”的控违拆违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控违拆违真正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拆除得掉”。自2013年城管接受规划部门委托执法以来,采取自拆、助拆、强拆的方式,为江垭水库拆违45处,溪口、高峰、阳和、高桥、大峡谷景区等乡镇拆违205起,县城区拆除违法建筑物3752起,实现了违法建筑零增长,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队伍建设正规化。坚持统筹兼顾,队伍建设和其它工作实现了同步推进。深人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管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