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 , 四十年弹指一瞬。
四十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永定区的前身大庸县、桑植县以及慈利县,逐渐走出偏僻闭塞、老少边穷的阴影,迈上了发展经济、开发旅游的康庄大道。四十年前,这三个县分属于湘西自治州和常德地区管辖,直到十年后,因为一方神奇的山水,三县走到了一起,张家界市应运而生,原来被认为是“穷山恶水”的三县交界之地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武陵源。
永定区作为市府所在地,自然而然承载了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经过三十年的砥砺奋进,GDP独占鳌头,2017年以224.1亿元的优势领跑全市,境内的天门山旅游、西线旅游等也如火如荼,2017年接待游客达到3419.98万人次,也同样领跑全市;而武陵源区作为“老幺”,虽然只有区区五万多人口,但因为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大峰林核心景区和黄龙洞、宝峰湖等自然景观,2017年接待游客2674万人次,GDP52.6亿元;慈利县作为张家界市的东大门,拥有全市最大的版图和最多的人口,同样也显示了自己不菲的实力:2017年GDP达到183.2亿元,年接待游客767.72万人次,境内的大峡谷玻璃桥景观异军突起,蜚声海内外。桑植县作为张家界市惟一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搭上了张家界跨越式发展的快车,2017年GDP达到87.07亿元,年接待游客515.58万人次。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藏在深闺的那片神奇风光就不会扬名四海;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张家界两区两县今日之辉煌业绩。今日本报特出版特刊,回眸两区两县改革开放的历程,展示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敬请读者关注。
■黔张常铁路全长336.3公里,经过重庆、湖北、湖南三省市,在我市境内通过桑植县、永定区和慈利县,全长107.786公里,其中桥梁24.162公里,路基14.668公里,隧道68.956公里,占线路总长的30.6%,占湖南省全程的40%。
黔张常铁路2014年11月开工建设,是我市建设以来最大单体交通建设项目,圆了张家界人的高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