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09月29日

克服火灾逃生的心理误区

面对滚滚的浓烟、凶猛的火势以及热浪的侵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临危不惧,顺利地躲过劫难重获新生?而有的人却早早毙命?在这其中,逃生心理起着重要作用。要想在大火中安全逃生,除了平时要学习一些自防自救常识之外,还要努力克服逃生中的一些心理误区,在逃生的关键时刻冷静、理智、科学地引领自己走进安全地带。

1.惊慌心理

在火灾中感到恐惧是人的一般习性,惊慌就是人在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下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逃生时,惊慌心理可导致一些不合理的非理性行为,结果经常是不幸的。例如有的人面对浓烟不知所措,从高楼跳下而丧生;有的人见了大火,只顾向相反方向奔逃而不管是否有出口;在火灾现场往往发现死者蹲在屋角或把头伸入橱柜内,这些都是由于惊慌恐惧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惊慌一开始只是个别人的非理性行为,但由于惊慌带有传染性,很快会波及众人,而且非常迅速,常常可导致不可抑制的恐惧心理,往往发生不必要的重大伤亡。

2.习惯心理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人们只会朝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成一团,以解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的不了解,对其他出口没有把握,甚至不了解安全疏散出口包括哪些楼梯和门窗。特别是楼房火灾,一般人听到火警,往往习惯往下跑,而遇上烟气又会慌忙向上跑,火场烟气上升的速度为每秒3至4米,大大超过了人的上楼速度,就在这种往返之中,贻误了逃生的最佳时机,甚至丧生。这种心理还导致人们在陌生之地遇到火灾等危险之后习惯性地按原路逃生,即沿着进来的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火封死时,往往错过或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习惯心理也容易导致火灾来临时乘坐并无安全保障,甚至十分危险的普通电梯逃生。

3.趋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习性,所以有趋向明亮方向和开敞空间的本能。在紧急危险情况下,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事实上,在火场中可能光亮之地正是大火燃烧之处。这时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的逞威之处。例如,当旅馆有烟气在走廊弥漫时,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趋光心理有时是有益的,但如果身处陌生的火灾环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误入危险境地,十分危险。

4.外散心理

起火时,人的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总想向室外跑,这对低层的、结构简单的建筑物还可以,但对高层的、结构又较复杂的建筑物来讲,这种想法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身处较高楼层或比较复杂结构的环境中,人们跑到室外需要较长时间,反而会贻误逃生的时机。所以,在火灾中一心只想外散逃出去有时并非上策,在无路可逃时,就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等待消防队的到来。当然,即使选择避难间避难,也只能是暂时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选择避难的同时应做好下一步的考虑和准备。高层建筑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尽快逃到一楼,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

5.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惊慌心理的延续,表现为火灾危险中失去正常判断能力,没有主见,随大流、不顾后果。比如一窝蜂地跟着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得出去则根本不知道;比如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见人从楼上往下跳,便跟着一起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则不管了。准确地说,这种盲从心理导致的行为已算不上是一种正常的逃生了。许许多多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都与这种盲从心理带来的消极后果密切相关。要克服这种问题,就要在平时掌握一些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 ( 吴杰 郑雨薇 )

--> 2018-09-29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5273.html 1 克服火灾逃生的心理误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