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少边穷到总体小康:履职为民解难题 擘画民生新图景
“生活惬意又不失冲劲,工作努力又不慌张,这是别的城市不能给我的。”市民王女士今年也三十岁,她不在这里长大,却深深爱上张家界。
或许,陶醉在张家界美好生活里的,不只王女士一人。你看那欢快舞动的老人,你看那快乐嬉戏的孩童,你看那手捧丰收的乡亲,你看放肆奔跑的少年,你看努力奋斗的人们,就是张家界社会发展最好的见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30年,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建市之初的1899元、432元增加到22944元、8692元,年均分别增长8.6%、10.5%。居民储蓄存款由1.4亿元增加到 448.9亿元,增长了320倍。人均储蓄余额由94元增加到29309元,翻了8番。
30年,扶贫脱贫不曾停歇。至2017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6.8%,140个村退出贫困序列,武陵源区于2016年率先整体脱贫摘帽。
30年,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网格化管理,“三调联动”,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张家界”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3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连续4届16年被中央综治委评委“全国社会管理(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民生的难点、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工作的关键点和发展的落脚点。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从市本级到区县乡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对贫困村学校进行标准化改造,配齐教师队伍,落实补助待遇,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8.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8%,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蓬勃发展。
人民期盼有稳定的工作。全市上下加强就业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出台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城乡就业和社保资金7.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万余个。
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1992年,我市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目前,全市实现了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完成了一个乡镇一所敬老院的目标。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居住条件。近年来,我市建成城市公共租赁住房1.5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3.3万户、农村危房5.4万户,完成“阳光院”建设1820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5.7平方米。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医疗水平。2017年,全市卫生机构数达到1227个,医院总床位数6293张,人均公共卫生补助标准增加到50元。
人民期盼有更加丰富的文体生活。建市以来,新建文化活动场所151个,体育健身场地1874个,乡村农民健身工程716个。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70家,总产值达到9.2亿元。
努力总会有回报,砥砺奋斗的张家界人,用三十年镌刻美好。
下班打卡,换上跑步鞋,沿着流淌的澧水河来一场慢跑。上班高峰,把小汽车换成共享自行车,一路前行顺便将秋日的清晨收入眼中。周末假日,约上三五个朋友,去博物馆或者书吧坐坐,惬意的滋味难以言说。
这,是充满希望的民生图景。
这,也是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