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20张家界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744-8380702广告热线:0744-8380701






2018年09月22日

不忘初心绘宏图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市委篇

本报记者 尹明

■如果一座城市有人一般的性格,那么张家界城市性格可以用两个人来代表,一位是著名画家吴冠中,一位是原张家界国营林场场长刘开林。

一位偶然邂逅便用精美的文章和画作让张家界一鸣惊人,享誉世界;一位穷尽一生的时间去改造荒山,守护张家界绝版之美。

这两个人分别代表着张家界建设者们两种奋斗精神:一种是慧眼识珠,敢闯敢试,努力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另一种是默默无闻,坚韧不拔,无私奉献,担当有为的“拓荒牛”。这两种奋斗精神支撑着张家界在改革大潮中奋勇前行,奋力挥写绿色崛起中的“张家界范本”。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牢记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铿锵在耳。

站在张家界看张家界,这是沧海桑田的巨大变革

历史的坐标系是由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串联构建起来的。

当时间回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1978年10月9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威尔时表示:“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更明确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认为旅游业可以先行一步,作为改革开放突破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的改革号角和邓小平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指示激励着有识之士向湖南省委、省政府反映要求开发张家界旅游资源的设想。

1979年9月5日,省委、省政府委派考察团抵达大庸县考察旅游开发事宜,张家界的旅游业终于迎来了契机。

1979年10月,画家吴冠中首先向世人揭示了张家界的风韵,他应邀来湖南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巨型风景画稿,11月,他专程到湘西采风,被张家界林场的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游记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

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张家界旅游的大力支持和市场对张家界美景的追捧,极大地鼓舞了大庸、桑植、慈利3个县委开发旅游资源的决心,张家界的旅游业正式起步。

张家界人很清楚,是改革开放大潮为张家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张家界也紧紧抓住了契机。

从1988年大庸建市时确立“旅游立市”,到1994年由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并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再到2017年张家界进一步提出“对标提质 旅游强市”战略,旅游始终是贯穿张家界发展的主线。

“一定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三十年发展历程,历届市委、市政府沿着“旅游立市”→“旅游兴市”→“旅游强市”的道路奋勇探索、砥砺前行,致力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市场开拓,打响品牌、打造精品,先后获得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6张“烫金名片”,使张家界旅游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异军突起,战功赫赫。

藏富于民的旅游产业,具有作用半径大、辐射能力强、带动就业广等特点,已经成为助推张家界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从数据角度看:30年前张家界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亿元,2017年为542.4亿元,增长38倍;30年前张家界人均GDP为976元,2017年为35000元,增长35倍;30年前年旅游人次为54.7万人次,2017年为7335.8万人次,增长134倍;30年前旅游收入为2491万元,2017年为623.78亿元。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8.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10.6%、84.5%。

30年前,大家知道张家界美,交通却成为障碍;30年后,国内外游客可以很方便地来到张家界。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站,张家界荷花机场升级为湖南省第二个国际机场;建成了常张高速、张花高速、张桑高速;黔张常高铁、张吉怀高铁、安慈高速加快建设,域内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经过30年的开放发展,张家界已从地处边远的小城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张”。

--> 2018-09-22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市委篇 1 1 张家界日报 content_4931.html 1 不忘初心绘宏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