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俏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见过大浪滔天、锦绣繁华,回归风平浪静、粗茶布衣后,依然宠辱不惊、淡定如初。
今年43岁的王从梅,不远千里,从安徽滁州来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开始了她的义教生涯,“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我这个岁数就干不了的事情。”
从房地产公司控制部经理到贫困山村志愿者,从年薪20多万到不取分文工资,“无谓得失,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在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西坪村小,还有一批批无奈离去又奔赴而来的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的守候着这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净土,把太阳的光芒播洒到每一个背阴的地方,王从梅只是万千玫瑰盛开中的一朵。
“我的小花猫们,我真不是一个温情的人,不会哄你们逗你们玩,但我把我所有的耐心和所有的温情都给了你们。”
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站在讲台上的王从梅,眼睛里闪着熠熠生采之光,三句不离她的“小花猫们”。
“在学校的感觉真好,每天上课、备课,心无旁骛,忙碌而充实,真希望时间过得慢点。”看着密密麻麻排满的课表,一天至少七节课的劳动强度,王从梅的声音满足而疲惫。
可是,再坚强的玫瑰也有被刺伤的时候。
“自从教了数学,情绪就不稳定了,上课不由自主提高分贝,声音总是嘶哑的,一个题型反复演练还是不会,每次改作业的时候,看着错得一塌糊涂的试卷,还是忍不住在课堂上发了两次火,但是回去之后又懊悔莫及……”
哭泣过,沮丧过,灰心过,甚至还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可是从未想要放弃。
“小花猫们,我的梦里都是你们与数字天人交战、相互厮杀的场景,每每夜晚被惊醒,还是不由自主的思索下一步该如何教会你们!”
做基础训练,买辅导教案,甚至专门托人从县城买回试卷纸,从最基本的运算法则开始,不厌其烦的量身定制最佳磨炼方法。
想到班级留守的11只“小花猫”四年级了甚至还有不会认字的,不由得心急如焚唇上生泡。
“慢慢来吧,乡村不比城市,人生哪有捷径,一次攻破一个堡垒,不也是一种乐趣?”秉承坚决不做“狼外婆”式老师的教育信条,王从梅不时安慰干着急的自己,并暗暗下定决心用更辛勤的汗水去教育“小花猫们”。
“这次考试我都及格了。”
“王老师像妈妈一样。”
……
除了教学,她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跟在“小花猫”的屁股后面,督促他们洗手、洗脸、洗澡。
“刚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手特别脏,要用开水先泡上几分钟,再反复使劲用肥皂搓洗,还有孩子的身上长满了红疮,浑身挠痒,我自己看着都难受到不行……”
小鸟信任大树,才敢停留栖息,苍鹰信任天空,才敢直冲云霄,“花猫”信任老师,才敢交出自己。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却只遇到一群最好的她们。”
“终于有水果吃了,几个月以来唯一吃到的水果,是到集市上买的!”
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每一刻都自有意义。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来这半年,就去赶了一次集。”那是五一劳动节放假那天,几位老师结伴同行,搭村民的便车,终于有机会走出“深闺”一览集市风貌。曾经“待字闺中”的她们还没有觉得离世界有多远,可是看着颠簸起伏的村路,绵延不断的群山,才清醒的意识到出行一趟着实不易。
沿途美丽的风景,对于旅人,或是逸致;可对忙于赶路的人来说,则是生计;对辛苦奔波于求学之路上的孩子们,更是艰辛。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半年里一双鞋子被当成胶靴风里来雨里去,再耐用也磨开了口子。
同行的曾老师好不容易在集市上找到了一个缝纫老板,希望帮忙补一补,可是他爱答不理的,一再请求,他竟然不高兴地说,“你要急就去别的地方,我不帮你补。”
万般无奈之下,正准备离开,没想到店老板不知从谁人口中得知大家都是志愿老师,立马追了出来,热情到不行,还搓着双手连连抱歉,不仅主动帮忙补了鞋,还坚决不收取分文……由此联想到义务做饭的阿姨,免费清扫的大姐,还有主动烧水的大妈……
“我们没有多高尚,”不过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大家戮力同心,“我想这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来回四五个小时,去县城理发不划算,去乡镇又不方便,于是几位老师只能自力更生、干脆互相剪头发,“没事,只管剪,我的头就交给你了。”豪爽至极的曾老师大手一挥,脖子上围上垃圾袋,成为了第一个实验小白鼠。
“甚至还有人夸我们的手艺,说剪出来的发型像模像样的,有专业大师傅的架势……哈哈,我们的手艺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道阻且长,溯洄从之。
这里不苦,不寂寞,这叫生活,惊艳处处处有惊艳。
“这一生至少要为自己活一次,哪怕不被理解,哪怕再经磨难,也不能忘了诗和远方。”
人到中年,最深的醒悟莫过于真切感知:时间不够用,总觉得再不去做就没有时间了。
有人22岁毕业,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工作,有人25岁就赚得盆满钵满,却在50岁骤然逝世,也有人迟到60岁才重新上路……
所谓人生一场,就是从零归零,所谓生活觉悟,就是寻找意义。
“来这世上,我一直都知道我想要什么,我为我的内心而活。”
“我的孩子已经长大,衣食无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该是我为其他孩子服务的时候了。”
譬如:
——那个四年级老戴着帽子,来自离异家庭,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需要我;
——那个上课总是调皮捣蛋,作为唯一男丁,上有五个姐姐无法无天的孩子,需要我;
——那个小小年纪格外懂事,学习农活两不误,父亲被绞断右腿而母离家出走的孩子,需要我;
……
——爱我所爱,行我所行,无愧于心。
叮叮咚咚的脚步声,糊成“小花猫”的学前班孩子,跑到王从梅老师的宿舍,伸手怯生生的说,“老师,我要吃糖。”
“老师,有人打我。”
“老师,你来跟我玩。”
……
爱干净到有些洁癖的王老师,看着地上凌乱的“梅花印”,先一个个哄好后,再开始擦地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每一个人都是上天选中的信使,在人世间跋涉一趟,一定带有某种使特殊使命。
正如王从梅始终相信的:“人的生命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